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3887|回复: 0

[今日老河口] 出师表和马前课对比研究,也谈襄阳南阳诸葛亮之争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65

主题

461

帖子

552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552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2-16 04: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付   坤

在网上经常看到襄阳南阳网友争论诸葛亮在南阳还是襄阳,我决定研究一下这个问题,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前面我的文章写了襄阳的襄字是健美男子的形象,一个衣字分开,露出两块胸肌和九块腹肌。这个判断今天恰好用上了。
南阳说诸葛亮,主要就是出师表这句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大家知道,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的,他自己都这样说,自然是极为有利的证据。
但是发展到现在,襄阳占据上风,我想诸葛亮能掐会算,一定能算到这个结局,如果这一点都看不到,那他也不算很有智慧了。
所以我想,诸葛亮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让后人有一个参考。
所以我仔细看了出师表的这一段话,这一看,果然发现了门道。
我先把这一段抄写一遍,方便大家阅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可能从来没有人注意到,这一段话共有十四句。
于是我联想到马前课有十四课,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对应关系呢?
马前课一共十四课,也是诸葛亮所做,而且用字非常精炼,我这里不管它预言什么,我只看对应关系。
第一课○●●●●○中下
无力回天,鞠躬尽瘁;
阴居阳拂,八千女鬼。
这一课和躬耕于南阳对应。
首先都有一个躬字,然后上北下南下面一个阳字。
第二课○●○○●○中下
火上有火,光烛中土;
称名不正,江东有虎。
这一课和臣本布衣对应。
我们看称名不正和臣本布衣结构类似,而且臣字上下切开,大致可以与火上有火对应。
那么,一二句为什么和二一课对应呢?
这就是提前告诉我们,这种对应虽然只是其中一两个字能对上,但不是生拉硬扯,不该对应的,就这几个字,你绝对看不出有什么联系,如果要一对一,二对二,根本说不通。
而且,这个手法在后面也说明了,第十课说五二倒置,最后你会发现,第二句这里,以及第十句那里,颠倒了顺序,这就好像打了一个补丁一样。虽然顺序没有完全对应,但我也做了说明。
第三课○●●●●● 下下
扰扰中原,山河无主;
二三其位,羊终马始。
第三课对应苟全性命于乱世。
两个尤字可认为是两犬字,如狗犬。
二三后面是其字,读音二三七,在四的位置乱了,对应乱世。
第四课●●○●○● 中上
十八男儿,起于太原;
动则得解,日月丽天。
第四课对应不求闻达于诸侯。
十八儿对应求字,起动对应达字,最后末尾都是天字。
第五课○○○●●● 下中
五十年中,其数有八;
小人道长,生灵荼毒。
第五课对应先帝不以臣卑鄙。
五十年是时间,对应先帝,有八对应不以,小人对应臣,生灵荼毒对应卑鄙。
第六课●○○●○○ 上中
惟天生水,顺天应人;
刚中柔外,土乃生金。
第六课对应猥自枉屈。
都是惟字读音开头,人对应自,枉字刚中柔外,出对应土,生对应尸。
第七课●○●○○● 中中
一元复始,以刚处中;
五五相传,尔西我东。
第七课对应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注意三个中字。处字有卧龙之像。
第八课○○●●●○ 上上
日月丽天,其色若赤;
绵绵延延,凡十六叶。
第八课对应咨臣以当世之事。
二欠口对应日字,月对应臣字。
世事对应四四十六。
第九课○●○●●● 中上
水月有主,古月为君;
十传绝统,相敬若宾。
第九课对应由是感激。
有对应由,是对应十,感激对应相敬。
第十课●○●○●● 中下
豕后牛前,千人一口;
五二倒置,朋来无咎。
第十课对应后值倾覆。
注意第十句也就是五二句又换了对应位置。
后对应后,值对应置,倾覆对应倒置。
第十一课○●○○●○ 中下
四门乍辟,突如其来;
晨鸡一声,其道大衰。
第十一课对应受任于败军之际。
晨鸡导致大衰,对应败军之际。
第十二课●○○○○● 上中
拯患救难,是唯圣人;
阳复而治,晦极生明。
第十二课对应奉命于危难之间。很好理解。
第十三课○●●○○○ 上中
贤不遗野,天下一家;
无名无德,光耀中华。
第十三课对应第十句,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对应贤,不野对应帝。驱驰对应中华。
第十四课○●○●○● 中下
占得此课,易数乃终;
前古后今,其道无穷。
第十四课对应最后一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矣字结尾对应易数乃终。
矣字笔画为七,和十四课,二十一年,一起对应七道无穷。
以上就是出师表这一段话和马前课的对应。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联系起来不算什么,随便找几句都能扯上关系,那么我举个例子,比如出师表倒数第二段,也是十四句,你可以试试看,就完全看不出有这样的对应。
因为汉字很多,要各选十来个字就互相有所对应,几率还是很小的。
当然,这个对比不是终极秘密,只是研究的副产品。
这一段话的秘密究竟是什么,看各句最后一个字连起来。
衣阳世侯鄙屈中事激驰覆际间矣
十四个字按读音读通顺,衣阳事后必去重视几次腹肌建议。
其中衣阳就是襄阳的简化,是没有露肌肉的。
襄阳事后必去重视几次腹肌建议,就是说襄阳会用到我写的文章,把健康男子,阳刚之美作为自己的一个城市形象,让人们印象更加深刻。
所以说,诸葛亮确实说了躬耕南阳,但是暗中也支持襄阳的宣传和发展。
并且,臣是君臣之末,臣本开头,就是说本末倒置,襄阳南阳只是意气之争,其实这是一件小事,大家各自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文化,不但可以互不冲突,而且可以合作共赢。
我相信,诸葛亮也一定算到了今天这个局面,乐见自己成为两个城市争抢的香饽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