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兄弟俩把父辈所传“勤俭”横匾一锯两半,哥哥将“勤”高悬家中,弟弟将“俭”供放中堂。哥哥勤而不俭,余粮不多。弟弟懒于耕种,收获寥寥。兄弟俩一气之下摔碎牌匾,见一字条,“只勤不俭,好似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挨饿受穷”。清廉和实干犹如持家的勤与俭,须臾不可分离。党员干部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清廉与实干缺一不可。
现实中,有的把先进单位、标兵模范片面理解为刚正不阿的当代“包拯”,威严公正的身边“海瑞”。以井底之蛙的视角独观先进人物清正廉洁的一个点,不去察看那些苦干实干干部的立体面,片面的思维模式必将导致行为的偏差甚至路径选择的相向,把廉洁与先进划等号,先进的引领作用难有从者如流的壮观场景;把廉洁的标签贴到先进上,就像捂着一只眼睛看先进,自然失去一月之光。
列夫.托尔斯泰说“如果把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比作分数值,那么他的自我评价就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就越小。”这样的巧喻在当下具有现实意义,这对那些把实干放一边,高举“廉洁牌”的干部不失为一种警示。
清廉的品行与实干的作风是辩证统一、 相辅相成的,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同时,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