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发利用应城红色文化的思考 文/熊树忾 应城的红色文化,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应城发生的或者具有纪念意义的人和事。我们探究红色文化,对于开展传统教育,弘扬道德文化,加强党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一直以来,应城市历届领导,特别是政协和市委宣传、教育、文化部门均比较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在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红色文化开发利用方面,仍然存在着景点过于分散,缺乏深度挖掘,未能深入人心等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认真思考。 为什么说应城的红色景点过于分散呢?在应城范围内,有周恩来总理纪念馆、李全洲烈士纪念馆、许白昊纪念馆、杨业功事迹陈列室以及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景点。这些景点的内容虽然很多,但由于景点过于分散,很难形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应城的红色文化尚未形成规模,除了景点分散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深度挖掘。红色景点多,也各有特色,但缺少文化内涵,没有文化品牌,未能深度挖掘。存在着图片多,文字少;描述史实多,文化氛围少;单纯歌颂多,深度融合少等方面的问题。 如何让应城的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呢?应城不是革命老区,能够从历史档案中发掘出这些红色靓点,已属不易。在挖掘和推广的过程中,区域性的红色文化存在着整理历史文化者知之甚多,其他人知之甚少;文化圈有人了解,机关干部则只是略有耳闻;近水楼台者能够耳闻目睹,广大群众则只能是偶尔知晓。在这种情形下,红色文化很难深入人心。 为了打造应城红色文化的品牌,应该充分发挥应城文化主管部门的作用,结合党史办、志办、民政局以及诗词学会、书法协会、摄影协会等社会团体共襄此举。促使应城的红色文化再上新台阶。
通讯地址:湖北省应城市农业发展银行 熊树忾 邮政编码:432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