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7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本帖最后由 黄陂大侠 于 2021-4-25 09:19 编辑
乡村邮路上的“鸿雁”——记黄陂区蔡家榨街邮递员汤彩莲
文图\视频 王 涛
漫漫邮路,风雨兼程,一个梦想,一份坚守。在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有这样一只“鸿雁”,每天奔波二十多公里,载着数百斤邮包和村民所需生活物资,独自骑行在一条条乡村道路上,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内心对乡村邮递员的那份热爱、责任与坚守,让身上的那抹绿色成为乡村道路上最亮丽的风景线。她就是乡村邮递员汤彩莲。她朴实肯干,不善言辞,12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献,用双脚“联通”乡村的“信息路”,用真情温暖着每一位乡亲,她把科技知识、党和政府的声音带进山村,用汗水践行着承诺,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都奉献给了乡村邮路,献给了这片她深爱的土地。12年的风雨邮路,让汤彩莲成为乡亲们期盼的通信员、依赖的采购员、知心的好朋友。12年来,汤彩莲投送邮件30万余件,没有丢失损坏过一件,没有接到过一个投诉;12年,跋涉8万多万公里、骑坏5辆摩托车,穿破30多双鞋,足迹遍布90多个村湾上万多个家庭;12年来,从送信、报纸,到送包裹、物资,一条似乎永远走不完的路构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对汤彩莲来说,12年的坚守,是一份责任、一个承诺、一种情感。12年来她凭着对邮政事业的热爱,用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壮丽之歌。
历尽坎坷,崎岖邮路写忠诚
黝黑的皮肤,农民身上特有的朴实,外加一身绿色的邮政服,准时、准确地投递每一个邮件……12年前,汤彩莲走上了乡村邮递员的岗位。12年来,她穿梭于崎岖的乡村邮路之间,无论风霜雨雪,她从未间断过。说起当乡村邮递员,汤彩莲缘起儿时的梦。在汤彩莲很小的时候,看到邮递员带着大檐帽,穿着一身绿衣服,给周边的村民送信、送邮件,当时感觉邮递员特别神气、自豪。也正是那个时候起,汤彩莲就萌生了长大后当邮递员的梦想。2009年蔡家榨邮局招聘乡村邮递员,当时乡村邮递员工资低,条件差,很难招到人。能够正常劳动的村民都外出打工赚钱了。汤彩莲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辞去原先待遇丰厚的工作报名应聘。终于,她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乡村邮递员。5月10日汤彩莲正式上岗,那时候,一个月只有700多元的工资,每天却要用驮着邮袋骑行往返20多公里,一天下来腿酸腰疼。周边的亲友劝她别干了,到哪儿还找不到个能挣千把块钱的差事呢?有亲戚介绍她去城里干保姆和工厂上班,管吃管吃一个月一千多。但是凭借一股子毅力,汤彩莲坚持了下来。先前有不少人觉得乡村邮递员这份差事太辛苦,又赚不到钱,有好几个邮递员工作不长时间就辞职而去。当时有不少乡亲说,估摸汤彩莲也干不长,许多大男将都吃不了这苦,汤彩莲一个柔弱女子能干得长吗?可谁也没想到,汤彩莲这一干就是12年,让很多乡亲和亲友们刮目相看。
然而,汤彩莲坚持自己的理想,12年的乡村邮路并非一帆风顺,也让汤彩莲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其中的酸甜苦辣她最为深知。在汤彩莲负责的乡村邮路上,博士湾村雷家洼北向红安方向去的艾馆村,有一段二公里多的黄泥巴路,晴天车一过灰尘漫天,雨天泥泞不堪,根本骑不了车,雨天的时候,汤彩莲推着摩托车三步一停,用手和木棍抠车轮里的泥巴,二公里的泥巴路前不着村后不挨店,而且穿过一片树林时乌鸦发出凄惨的叫声,每一次走这段路汤彩莲都是胆战心惊。武汉的春夏下雨多,这段2公里泥巴路,每走一次都要花两个多小时,走完这段路汤彩莲身上汗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身体几乎虚脱。这段最难走的乡村邮路,汤彩莲一走就是8年多,直到后来黄陂和红安通了水泥路,才告别了推车走泥巴路的历史。“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夏天一身汗,冬天冻得像个猴”,是乡村邮递员工作的真实写照。10多年前,乡村的条件还非常艰苦,村庄道路没有硬化,雨天泥泞不堪,摩托车骑不动,汤彩莲只能推着车走,步行进村把信件送到居民手中。很多次,送信件途中突遇大雨,她全身被淋透,手脚被水泡得肿胀发白,最惨的一次摩托车冲进了水沟里,那种艰难无助的心情只有她自己能够体会到。那是2011年盛夏汤彩莲在送邮件下乡途中下起来暴雨,看到越下越大的雨和邮袋中还没有投出的邮件,其中还有几封特快专递,汤彩莲有些心急了,她骑车快到詹家大湾,一不小心车轮撞到了一块路中突起的石头,连人带车翻到路边的水沟里,自己怎么推也推不上来,当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站在水沟里面两个多小时,最后一个骑麻木送孩子上学的人,帮他将摩托车从水沟里推了上来。那天她淋雨几个小时,回到家里已经深夜了,老公看到她像个落汤鸡一样狼狈不堪的样子,抱着她两个人大哭一场。当晚,汤彩莲安慰丈夫说这活以后不干了。但是第二天天刚刚亮,汤彩莲毅然咬牙坚持推着摩托车又踏上了乡村邮路。由于这次淋雨加上在水中浸泡的时间较久,汤彩莲的内风湿复发了,关节疼痛得让她无法正常行走,但是她从来没有给单位请一天病假,每天都按时上班。出门前,她用木棍在疼痛的关节处捶打,然后柱拐杖坚持工作。当乡亲们看到她带病坚持工作非常感动,都主动帮汤彩莲把邮件送到湾子里的村民手中,不让汤彩莲多跑路。有一次,她下乡为村民送农资的途中,由于摩托车载重过多,经过一段崎岖山路时,她骑的摩托冲进山沟不幸摔伤,腿和手被石头划破鲜血直流,她顾不得上医院治疗,自己用随身带的毛巾简单包扎,艰难地挣扎着将摩托车推出山沟,一步一瘸地将农资送到乡亲手中。此时天已经黑了,乡亲们看到她身上的伤和满身的血,都流下感动的泪水,争先恐后留她吃晚饭。刚开始接手乡邮员工作时,那个时候条件比较艰苦,汤彩莲经常带着馒头下乡,常常在半路上啃冷馒头喝凉水。她也因此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加上腰椎间盘突出,内风湿病等,可以说这些年来汤彩莲一直是坚持带病工作。
用心服务,默默奉献暖人心
蔡家榨靠近红安山区,乡村公路坡陡路窄,路面不平,一天颠簸下来,常常是浑身酸疼。12年来,汤彩莲就这样奔走在乡间小道,春夏秋冬,风雨无阻。旅居他乡的游子乡愁、在外务工的村民补贴家用的汇票、学子期盼的录取通知书,一件件快递、一份份报纸、一份份农资,一箱箱生活用品交到乡亲手中,她既当邮递员又当采购员,被乡亲亲切地称为“农民的贴心人”。在人人都向往走出山村赚大钱的年代里,汤彩莲却选择了山村里的这条邮路。12年来,她的工作热情丝毫不减。除了送信件、包裹、汇票、报纸等,汤彩莲还常常免费为当地人捎药物、生活用品或农资化肥,或者给空巢老人们修理一些简单的电器,安装电灯泡等。在她的工作本上,记录着许多乡亲购买药品,大米、食用油等清单。她的身份不仅是一个乡村邮递员,同时也是许多乡民的生活物资采购员,移动医药箱、杂货铺、农资运输员等。在派送快递过程中,遇到腿脚不方便取件的乡亲,她会帮送上门。村民詹大爷70多岁,老伴瘫痪在床多年,儿子也长期卧床不起。一家人长年需要吃药维持。汤彩莲得知他家的情况后,经常垫付钱给他们买药买生活用品,送物资。
曾家大湾的一位曾老师,今年80多岁,双脚截肢,老人行动不便,孩子在外打工,老伴不能外出在家中照顾他。家里采购生活物资和药品非常不便,这10多年来,汤彩莲经常给他送去生活物资和药品。曾老师经常说:“孩子都在城里打工,我们总是看不到自己孩子,但汤彩莲三五天就来一次,给我们送菜送药送报纸,看到小汤就像看到自己孩子一样亲切。汤彩莲告诉老人家,以后的生活物资她都会送到家中来,如果家里有其它事也可以随时给她打电话。从此,汤彩莲便和老人成了“忘年交”,老人所需的生活用品,都由她带过来,而老人逢人就夸奖她是好人,还不停地在湾子里宣传邮政的服务好,给汤彩莲招揽到了更多的业务。山村由于交通不便,出去不方便,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小孩,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挣钱了。汤彩莲说:“我能帮一点就帮一点,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她的邮路上有10多户像曾老师、詹大爷夫妇那样家庭贫困、又行动不便的老人,她总是隔三差五帮这些空巢老人义务上门服务。农村和城市情况不同,农民白天多半下地干活,家中无人,所以汤彩莲常常晚上骑着摩托车再送一趟。至于农村稀缺的物资,她更是力争第一时间送到。会龙村种田大户雷志勇订阅了科技种田的书刊和资料,她总是多走一段路,把科技种田的宣传资料送到他的田间地头。并且帮他承包的土地进行科学测试土壤,给他介绍适合他家田地的肥料。艾馆村艾师傅承包了几十亩土地,汤彩莲用专业知识给他讲测土配方,让他的土地得到了很好的肥料,亩产增收不少。四詹里村宋显峰回乡创业,酒厂的邮件很多,为了让他的邮件及时发出去,她总是不厌其烦多跑几趟。杨家石桥村雷友世是个养鸡专业户,她经常把养鸡科技材料资料送到他手中,助力他科学养鸡,避免了养殖风险。乡村邮递员的工作虽然艰苦,却阻挡不了汤彩莲为乡亲们服务的热情。每年八九月份是各大高校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时间,邮政局里的电话总是不间断有人打来。打电话的大都是偏远村子的居民,询问录取通知书送没送到。汤彩莲回忆,有一年8月中旬的一天,暴雨倾盆,临近下班时来了一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立即打电话把这一好消息告知对方,并表示明天雨停了再送过去。而对方激动地说:“汤师傅,孩子的爷爷躺在病床上,一直念叨孙子考没考上,老人盼着好多天了,能不能今天就送来,让老人家高兴高兴。”看到他语气里带着请求,又想到老人的期盼,汤彩莲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一个多小时后,她披着雨衣把录取通知书完好无损地交给村民手中,一家人高兴极了,躺在病床上的老人笑得合不拢嘴,此时此景汤彩莲和他们一样心里也是满满的高兴和自豪。汤彩莲朴实无华,言语不多,但对乡亲们态度和蔼,总是面带微笑,朴实得像大山里的一块石头。每天天刚蒙蒙亮,她就扎扎实实吃完早饭,平时汤彩莲饭量不大,但是为了路上不饿,她总是强迫自己多吃一碗,清点完工作本上当天要送的信件、包裹以及顺手帮村民们采购的物品,骑上摩托车就向村庄驶去。乡亲们的认可和支持,是支撑汤彩莲一直坚持奔波在乡邮路上的动因。最让汤彩莲感动和难忘的是2011年盛夏,她到周梅家田村杨馆送高考录取通知书,结果下起瓢泼大雨,将她困在村里。村民杨兆华将她拉进屋里躲雨,让她等雨停下再走。但是汤彩莲心急如焚。因为还有几个录取通知书没送完,第二天收到通知书的学生要去武汉市里填写志愿办理手续。汤彩莲执意要冒雨赶往下几个村去送高考录取通知书。村民杨兆华劝说无果,被汤彩莲的诚心感动,将家里准备给儿子结婚用装修婚房的厚尼龙布剪了三大块,一块盖在摩托车的后座上将快递和邮件遮盖起来,一块盖在摩托前将邮包包裹起来,一大块剪成雨衣披在汤彩莲身上。杨兆华说儿子结婚装修婚房用的尼龙布可以去买,但是邮件和高考通知书淋湿了可不得了。看到村民如此热情,汤彩莲当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一路上她冒着电闪雷鸣和瓢泼大雨,虽然雨水模糊了她的视线,但是心里却暖烘烘的。打那时起,汤彩莲更加下定决心,不论乡村邮路多么难走,都要一直坚持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