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人间良夜静 于 2021-7-26 10:40 编辑
理论宣讲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人们的思想多元化、利益格局化,新媒体资讯发展迅猛,理论宣讲特别是基层宣讲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 一、当前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宣讲内容缺乏针对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宣讲不分对象。部分宣讲员不考虑不同受众的特殊关切和需求,宣讲对象一刀切,在机关宣讲和在农村宣讲一个样。二是内容不接地气。从宣讲内容吸引力调查情况来看,80%以上的听众更喜欢宣讲员宣讲能够解决具体问题的专题知识和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人好事,但少数宣讲员仍热衷于讲空洞、晦涩、难懂的高深理论,导致听众听不懂、用不上。 (二)理论宣讲方式缺乏吸引力 一是仍存在理论宣传教育方式灵活性不够的问题。二是仍存在学习方式方法单一,基本观点介绍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少的问题。三是存在灌输多、启发少的问题。当前宣讲员普遍采取的宣讲方式与听众喜好形成了较大反差,导致宣讲活动没有吸引力,群众坐不住、不愿听。 (三)理论宣讲作用没有充分彰显 目前基层理论宣讲的作用基本局限在传授理论知识,但理论知识的转化、运用效果较差。 二、对策与建议 (一)宣讲内容既要“有料”,又要“有用” 党的创新理论,群众只有信了才能懂,只有懂了才能用。因此,要从群众的兴趣点入手、认可度着力,先从生活、工作、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等直观感受中,描绘理论在实践中的模样,再由此“借题发挥”,加以概括、提炼,就能使理论宣讲紧紧贴近现实,不空洞、不乏味,达到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效果。同时,立足乡土实际,既把党的方针政策聊透彻,更将惠民举措讲清楚,少点照本宣科,多点百姓身边事,让宣讲内容简单不复杂、朴素不华丽、有力不虚浮,这样的宣讲方能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二)宣讲形式既要“多样”,又要“多变” 理论宣讲是“传声筒”“放大器”“调音器”,要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响亮、调得更妥帖、听得更舒畅,必须在宣传手段上推陈出新。因此,要改变以往开大会、念文件、讲政策的“老三套”做法,抛弃“口号式宣讲”“填鸭式灌输”的刻板方式,通过“田坎会”“院坝会”“堂屋会”等接地气的形式,让理论宣讲变得“鲜活”。同时,努力把“普通话”翻译成“地方话”,把“书面语”转化为“聊家常”,着力解决群众听不懂、听不进的问题,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煽情的渲染,却亲切又易懂,更能打动人。 (三)宣讲队伍既要“多行业”,又要“多层次” 高水平的理论宣讲队伍至关重要,近年来,理论宣讲由原来单一的“专家领导讲”向多行业、多层次、跨领域的“大众讲”转变,逐步形成“专家学者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行业模范讲事迹、百姓群众讲体会”的基层宣讲新格局。更令人振奋的是,党员干部在带头做理论宣讲人的同时,吸引了更多干部群众争当党的理论“代言人”,甚至有不少人主动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拍成短视频,发在网上让更多人看到,从观众变为了新时代精神的参与者、传播者,鼓励更多人去接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