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人间良夜静 于 2021-7-26 15:17 编辑
基层减负要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基层减负年”期间,各地多举措,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取得明显成效。但在为基层减负过程中存在“走形变样”的情况,亟待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当前基层减负的主要特点 1、发文减,任务不减。虽然通过压缩机关发文数量和频率确实减少了工作部署的频率,但基层实际工作任务并未真正减少,通过qq、微信等工作群“网络通知”、“线上办公”的现象较为普遍。 2、手段多,利用不多。无纸化、信息化办公已推行多年,但不少部门却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推动基层工作减负,电子、纸质台账材料重复做。部门间信息的不互通,不少同类书籍被反复报、报多个部门,耗费了基层工作人员大量精力。 3、考核少,迎检不少。当前,对基层的考核进行了整合,但是对于考核指标的设置却更为复杂,甚至考核需要的材料不减反增,凑材料、填表格、造“盆景”情况仍时有发生。 二、将基层减负落到实地的建议 要保证基层减负落到实地,达到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效果,必须多举并用。 1、规范工作任务下达通道。针对基层普遍存在的qq、微信等工作群进行清理和约束,对工作群数量、群内人员管理、发布内容等进行限制和规范,确保基层政务政令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2、优化基层综合考核。统筹各系统、条线考核力量资源,结合基层乡镇、街道个性特点,推行一次性、差异化的年底综合考核,避免“单项”、“多重”考核,并规范部门督导频次,帮助基层减负,聚焦工作重点。 3、加强基层信息化办公建设。建议加强信息化办公顶层设计,建立“政务大数据”节点,基层上报数据传入节点后,各单位部门可授权加入查询或使用,实现对基层上报数据的共享,避免让基层反复上报、重复工作,真正达到减负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