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邓小平南巡,6月18日起开始建设鄂北大道,我从杨寨借调调至广水开发区建设指挥部,主要任务是建设鄂北大道和黄岗市场,黄岗市场即面向鄂北大道的三条街道。
起步
1993年,广水北铁路立交桥建成通车,广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也组建到位,三条街基本建成。于是市委市政府在三条街仿古门前举行了庆典,两件大事一块庆祝,当时可谓人山人海,气球飘在空中,孝感地区行署秘书长宣布广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正式成立,确定开发区范围为东西两区,旧区为广水办事处城区,新区为从原广水办事处划来的5个村,即东岗、西岗、杨家河、胡家湾、北岗。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8000(包括城区)。开发区管委会为广水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副处级,为孝感地级开发区。
可是,实际运行时,开发区变成了只有开发区的5个村,并没有含广水办事处,但是开发区上报数据却含广水办事处的一些企业。这种变通违背了孝感行署的文件精神,机构变多了,政策却没有惠及广水办事处,开发区也没有依托,发展受到局限。但开发区的2平方公里的鄂北大道已经建成了迅迪、鄂北米业、复合肥、工商大市场、永阳防水、文嫦娥耐火材料等10多个企业和4个加油站。
合并
1997年8月,广水开发区与武胜关镇合并,一下子将开发区变成了镇区合一模式,干部变多了,村社区共有38个,开发区范围变大了。于是开发区变成了省管开发区,李百灵、杨金贵把这种模式定位为“口子镇”与开发区的“强强联合”。同时出台了封闭管理优惠政策,引进双剑风机、天桥风机落户,开发区开发面积增为8平方公里,人口38000人。这种区镇联合摸式把公安、税务、建设、土地、工商等5个分局成立起来了,国道100多家餐饮及汽车服务发展起来了。但村太多,负担非常大,工作重心转到扶持农村,工业企业及市政建设发展缓慢。
发展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5年以后,开发区注重土地收储,何卫、朱明武时期,借资征地1000亩,开发了10多个小区,基本形成武阳大道。火车站迁移至培龙社区,利用招引优惠政策,引进港源、大洋等10多家企业落户,扩大了天桥风机、茂鑫胶带、国扬陶瓷规模。杨甫权、李常贵时期,建设桃源、芦花湾等美丽乡村和泉水大道,储备了500多亩土地,建成了政府综合大楼,开发区由省管变为省级开发区,人口42000人,城区人口28000人,税收达1亿元。但后期没有绘制好十三五发展规划,项目用地难,落地难,
冷缩
因前任书记主任被调查,少数干被行政处分,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干事创业劲头明显减弱。这个期间,广水原开发区(武胜关镇)只引进了曼利、多加等服装公司,发展了几家风电,与其它镇办比,与开发区前期比,显得不进则退。
还由于十里工业基地管委会机构省里没有认可,随州市和广水市只有将省级广水开发区与十里工业基地合并,这就是广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书记迟迟不能到位的主要原因。去年,秦国森任广水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随后,陈翠任广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但是,实际是秦在工业基地主政,陈在武胜关镇(原开发区)主政,原开发区书记主任职务一分为二。这一模式并未成熟,对外招商引资很不容易让投资商理解,而且好多市民误会原开发区已经撤销了。
更关键的是广水区园数据在8年前就上报至随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致使广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领导不能参加省开发区会议,得不到省发改委的指导与支持,也不便于与省兄弟开发区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比拼。
行政机构影响办事效率,原开发区企业及武胜关镇城区居民及当地干部群众对此很有意见,市委于去年年初进行了调查,言传成立开发区工作局,可机构人员并未到位,造成人心浮心,投资落户者心灰意冷。至目前,原开发区规模企业还减少了两家,今年上半年,广水市所有镇办(工业基地)税收均过半,只有武胜关镇(原经济开发区)未能过半。机构变动使原开发区(武胜关镇)受到重创,600多亩收储土地空闲十多年。这种不明确的开发区管委会模式必须迅速调整到位,从而使相关政策保持连接性。
思考
广水原开发区的位置优越,两条国道、省级红色旅游公路、京广铁路、鸡杨货运铁路穿境而过。京广高铁、京广高速、麻竹高速、武汉城市圈外线高速近在咫尺,十四五还规划了鄂北高速旅游公路并设进出口。近30年发展,以工辅农,工旅兼顾,均衡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绝不能冷缩下去。今年上半年,广水东部税收近3亿元(不含广水卷烟厂),占广水市工业税收的百分八十左右。理顺广水开发区体制,明确开发区各部门职责,划定广水开发区管辖范围是当务之急。沿应广大道、广悟大道科学规划,一路向东,保持连续性一贯性,持之以恒,广水市才有发展才能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