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团队:“心夏乡人”团队 团队成员:张国慧 李逸娴 饶倩 黄雪奕 闵子建 杨福章 陶旭光 王泳澎 实践主题:探宅基地盘活利用,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作者:李逸娴 摘要:盘活利用农村宅基地对于激活农村土地要素、盘活农民“沉睡”的土地资产、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意义重大。乡村振兴背景下盘活利用农村宅基地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存在法律制度障碍、宅基地使用权回收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宅基地有偿退出政策难以落地实施、村庄规划长期缺失及相关制度配套不到位等。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如何推动宅基地制度的创新与发展,一直都是一个社会热点话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农、闲置宅基地、美丽乡村建设、脱贫致富 正文 一.调研背景介绍 1.乡村振兴大背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加快转型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城乡人口融合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土离乡”,他们退出农村农业进入城镇就业、生活定居,农村地区“人走房空”,大量宅基地闲置甚至废弃。近年来,国家对乡村建设越来越重视,有关乡村宅基地的利用问题也不断登上时事热点,为了促进乡村闲置宅基地的整合与利用,相关政策也在不断的修缮,《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发布也开始提上日程。但乡村振兴背景下盘活利用农村宅基地仍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存在法律制度障碍、宅基地产权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相关制度配套不到位。 2.实践目的及意义 ①让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当下农村闲置宅基地的现状及其利用情况,聚焦社会热点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养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 ②盘活利用农村宅基地对于激活农村土地要素、盘活农民“沉睡”的土地资产、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 ③调研实践与专业知识结合,是对现有专业知识的深化,也是将专业知识带入实践促进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双重学习与发展。 3.调研地背景情况 云梦县隔蒲潭镇陈刘村是当地脱贫致富的典范村。该村网罗11户家庭农场和近200户蔬菜种植大户成立四季长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们科学种菜,每年吸纳村中贫困户就业。现在产品远销北京、广州、河南、河北等外地市场,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2020年,陈刘村村委会对于村中无人管理的闲置危房进行了拆除整治工作,未来对于这些拆除后的地方将会有新的规划。 二.调研过程 1.剖析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必要性 ①宅基地改革可以为农民创收 土地是财富之母,尤其是作为建筑用地的宅基地。以征地为基础的“土地财政”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未来,农村的快速发展和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大幅度增加,需要尽快利用宝贵的宅基地资源。 ②产业落地需要宅基地制度改革 产业繁荣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在耕地红线摸不着、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控制的背景下,可行的办法是盘活大量低效甚至闲置的建设用地,尤其是宅基地。其原因在于与集体企业建设用地相比,宅基地不仅规模巨大,而且闲置、浪费严重,有足够的改造利用空间。 ③改善居住环境需要宅基地制度改革 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改变农村居住环境,实现“生态宜居”目标,不仅需要对村庄进行科学规划,还需要对宅基地的取得、退出、流转及违法建设违规流转处理等系列宅基地制度改革跟进,通过拆违、退出、整治、重建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 2.调研当地宅基地利用情况 7月16日,在陈刘村村干部魏书记的带领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心夏乡”人团队在云梦县隔蒲潭镇陈刘村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对几位农户进行采访时,他们向小队提出了自己对于村中闲置宅基地利用的看法与建议。 一位女儿在外地上大学的阿姨认为,未来年轻人会更加趋向于在大城市定居生活,大城市的经济压力大,竞争较为激烈。如果国家政策有相关安排,她愿意跟着国家的政策走。但是如果条件允许,她更希望可以留住宅基地,并将其租赁出去。一是利用闲置资源为家庭增加收入,二是希望给孩子在村里谋条后路。 让小队成员影响深刻的是一户大爷大妈,大爷不是党员,却在党的带领下享受到了很多福利。他认为,党的每一项决议,都是为了人民,党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他愿意积极配合党的工作安排。大爷家里的宅基地用来经营家庭手工作坊,他们家里靠制作生姜糖为生,有较大的名气。大爷希望村中农业发展,也可以引进别的小型技术产业,促进陈刘村经济的多方位发展。 村委对农户的意见和想法表示了认可,陈主任说,现阶段将空地改成建设用地还不太现实,陈刘村是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当地也多是蔬菜种植产业为生,将来还是希望可以复垦成耕地。蔬菜种植是陈刘村脱贫致富的核心力量,发展以农业为中心的产业链如小三园、乡村旅游等,对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与促进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更为有利。 3.数据分析 陈刘村村民多以中年为主,在蔬菜种植中提供主要的劳动力。村中的网络普及率自脱贫工作后有着大幅度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消费水平逐年提高,且逐步转化为第三产业发展。村中村民也大部分支持村中农业与服务员的融合发展,与上图数据较为一致。 三.感悟与收获 1.观察国情,感悟民生 本次的调研地点选址在云梦县隔蒲潭镇陈刘村,该村以蔬菜种植脱贫致富多次被报道。在小队成员调研过程中,可以看到村中人居环境较好,建筑物较为密集,多为楼房,且楼房外多刷有新漆贴有瓷砖。居民住房比较集中,外围是陈刘村的蔬菜种植基地。该村距离城区较近,基础设施大致完善,村委与村民之间联系密切,关系融洽。蔬菜种植模式较为稳定,可长期供菜。在拆除整治危房后,小部分面积由村民自行分配,而村民也多选择自己种植作物。 2.结合实际,出谋划策 通过走访调研,小队成员已经大致了解了云梦县隔蒲潭镇陈刘村的宅基地利用情况。综合所学知识,小队成员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剖析,为将来陈刘村的宅基地利用给出了相关意见,希望可以为陈刘村的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①发展果园经济,实现增产增收 陈刘村距离城区近,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完善,可以考虑发展休闲采摘园,满足城里消费者来乡村进行休闲体验。通过这种方式,村民自己在经营中可以实现增产增收,还能让游客体验丰收采摘的喜悦。 ②推动乡村旅游,完善农家乐 陈刘村外围都是农田,长年都是四季常青的状态,村中居民在小院里都种有花果,风景宜人且秀美。城里消费者对于土菜与农家菜有一种独特的热情。区别于城中的快餐经济,农家菜更绿色健康,天然新鲜。村里的人居环境很好,适合发展民宿经济,在这样一个环境,更能让人放松解压,游客的体验感会更好。 ③引进新技术,激发新活力 像上文所提的受访大爷,家里有制作生姜糖的老手艺,几十年的经验让他的手艺远近闻名。陈刘村的条件得天独厚,可以考虑建立农业综合体,引进其他的小型家庭工业技术。在技术试点得到好的经济效益以后,可以开始在村中推广,以农业为依托,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让陈刘村全面深度发展。 4.总结 正如陈主任所说,就该村现阶段发展与更长远的战略看,将闲置空地复垦确实比改造成建设用地更具有经济价值。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前提。村干部在政策范围内积极地为村民创业创收提供引导与支持。充分利用废弃宅基地、空闲地,新建农村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小三园”,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事业是陈刘村现在的目标。这既是解决了闲置宅基地的利用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三农问题,为乡村振兴事业助力。 四. 参考文献 [1]宋志红.宅基地“三权分置”:从产权配置目标到立法实现[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06):28-36. [2]耿卓.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基本遵循及其贯彻[J].法学杂志,2019,40(04):34-44. [3]张勇.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的政策与实践——基于2015年以来试点地区的比较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2):83-89. [4]刘圣欢,杨砚池.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权利结构与实施路径——基于大理市银桥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7(05):45-54. [5]祁全明.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开发利用——以休闲农业与互联网农业为例[J].理论月刊,2018(07):123-129. [6]宋志红.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法律内涵和制度设计[J].法学评论,2018,36(04):142-153. [7]李泉.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70年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8(02):114-125+128. [8]杜伟,黄敏.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5(01):12-16. [9]庄开明,黄敏.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机制的思考[J].农村经济,2017(07):13-19. [10]祁全明.我国农村闲置宅基地的现状、原因及其治理措施[J].农村经济,2015(08):21-27. [11]杨玉珍.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及政策衔接——行为经济学视角[J].经济地理,2015,35(07):140-147. [12]艾希.农村宅基地闲置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S1):74-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