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作者:王泳澎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逐渐导致中国农村地区常住人口急剧下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差距日益扩大。针对这一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的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我国将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政策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开启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新篇章。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闲置房改造 教育 互联网+ 一、前言 土地改革一直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而土地又是农民生存之根本,土地的合理利用不仅能推动扶贫工作的持续进行,还能加快乡村振兴的深化改革。对我国而言,解决现有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更关乎着农民日后的发展情况。 但如今的天河口村,虽有所改变,但真实情况还不经乐观。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变动,众多土地利益问题相继出现,相关政策也得不到具体落实。看不到希望年轻人选择进城务工,从而使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也日益加重。一大片一大片的空房子相继出现,仿佛农村变成了一座“死城”,解决土地利用率的问题迫在眉睫。此次社会实践调查的目的就是了解天河口村的真实情况,探究其土地利用率的问题,解决天河口村近年来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且提出合理化建议,上报给相关部门,希望能引起重视,在当地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当地农民的法律意识,让他们学会用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团队寻找闲置宅基地途中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泳澎 摄 二、调查背景 1.天河口村的介绍 天河口位于十堰市西北部郧西县观音镇境内,鄂陕交界,鄂西北边塞顶点,南临汉江,北依秦岭。天河口是汉江流域的重要港口,同时又是历史上秦楚之战的军事要塞。安置点北距观音中心集镇8公里,距郧西县城25公里,是全市唯一一个在原集镇上拆除抬高重建的安置点,内安移民一年内经历了“两次搬迁”。 调查目的及意义 1 、暑假期间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和智力优势,开展外语培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服务农村,传播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知识,把文明新风和民主法制带到农村,同时也协助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为农村村民解答疑惑。 3、实践小队通过对天河口村地实地调研,得出该制度的实行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从而推动城乡的统筹发展,以制度的创新发展来清除体制造成的障碍,以此来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入市”。 4、为当地村民进行普法教育,宣传法律知识,同时加深村民对大力振兴教育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当地学生辍学情况。 三、调查的方法 1.调查地点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天河口村 2.调查对象 天河口村民 3.调查方法 (一)走访随机问卷调查 考虑到深山村民过于偏远,团队成员选择在十堰市天河口村建设新农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村上所有年龄段村民。 (二)互联网问卷调查 发挥互联网穿播的广泛性,结合目前条件。团队成员决定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由团队成员在自己qq空间,朋友圈进行转发。 (三)针对性询问调查 团队成员寻找村干部所在地,询问当地闲置宅基地情况,以及最近几年扶贫工作进行情况。 四、调查对象、调研内容及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调查100人,其中3%村民没有闲置宅基地,79%村民拥有一户闲置宅基地,18%村民拥有两户闲置宅基地。其中调查人员18岁以下占8%,18岁--45岁的占31%,45岁以上占61%,主要调查人群在老年人。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团队采访新农村村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泳澎 摄 五、调查结果分析 1、大批劳动力涌入城市,造成宅基地的闲置 通过实地对天河口村的调查发现,村上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在居住,还有部分留守儿童,其中大多数进城务工的青壮年文化程度都不高,其中83%的青壮年高中都没毕业就选择出门打工养家糊口,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其中老人在农村信息较为堵塞,对于新事物接受较慢,不愿放弃农村闲置宅基地,又无人居住,导致宅基地闲置。 2、“占新不腾旧”现象及违规修建,造成宅基地的闲置 通过对天河口村庄的调查发现,18%拥有两户闲置宅基地的人,其中10%的人都有一户房子因为家里人口不够,导致旧宅房子破败,年久失修,考虑到家里经济状况,对破败闲置宅基地选择荒废处理,剩下8%的人大多经济条件较好有一定存款,子女大学毕业,受教育程度高,但子女也不常回家,宅基地依旧闲置。 3、户口迁出或无人继承,造成宅基地的闲置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在农村的闲置宅基地中有23%的村民是户口已经迁出农村、落户城镇而宅基地仍然保留,另一种情况是家中父母去世,女儿出嫁且户口迁出,儿子另立门户有自己的宅基地,这种较少只占6%,最终导致宅基地闲置。 4、审批及监管不力,大量违建,造成宅基地的闲置 在调查中还发现,在政府出资修建的村、乡、镇公路两侧修建有许多住宅,导致“道路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户选择居住在这些交通便利的地方而使原来旧宅自然空闲出来。 六、寻找相关对策 1、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闲置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 对于闲置宅基地的处置办法,原国土资源部从2015年3月开始进行了试点,积极探索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实行自愿退地,以及宅基地超占和闲置的有偿退出行为,对于自动退出的宅基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予以重新分配,对于选择退出宅基地的农户,予以经济补偿保障退出宅基地农民的利益,对超占部分按照时段、面积、区域等标准收取有偿使用费;允许农村老人自愿将宅基地、房屋、承包经营权退回集体,置换养老服务。目前,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正在审议中,期待相关制度早日出台。[2] 2、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进程 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进程,通过土地出让、租赁或者入股等形式,一方面可以盘活现有的土地,改变目前农村土地低效、闲置利用的现状,另一方面通过项目或资本的引进,农民以土地入股、入市等形式,可以获得分红收益。这样既提升了土地的价值,又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农业”和共享经济模式的闲置宅基地利用新模式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各传统行业的融合,传统行业在生产力和创新力的提升中焕发了勃勃生机,“互联网+农业”的产业融合模式,能够改变我国在传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信息不畅、服务滞后、流通受限、农民分散经营的问题,使农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4、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 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要以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增教育经费要优先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加大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投入,整体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七、结语 党和国家对农村闲置宅基地的退出与优化利用等问题高度重视,让扶贫工作开展更加有利的进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差距日益扩大。针对这一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一个接一个乡村不断实现振兴,会有一群又一群百姓成为发家致富的领路人,会有更多的经济发展空间和社会进步的前景矗立在不远的灯火阑珊处。 参考文献】 [1] 朱 强,汪 倩 . 乡村振兴视域下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困境与对策[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7):197-200 . [2]温铁军,董筱丹 . 村社理性: 破解 “三农” 与 “三治”困境的一个新视角 [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 ( 04) . [3] 祁全明.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开发利用[J].理论月刊,2018.07,123-129. [4] 朱新华 . 户籍制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