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重庆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60
IP属地:重庆市
|
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贰”
原创:熊春锦 德慧智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备最快乐!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无中生有。通过正确地进行模仿学习和实践,从开始时的毫不了解,慢慢地变得能够感格到玄曲波,进而能够进入其中,把信、中、一全部都学到手了,然后在得一的状况下,就能去进行创造和发明,那就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意识需要在高品质的信德能量支撑下,才容易保持右脑皮层阳意识的直觉与灵感的开放与活跃。内在的信德能量的滋养,外在信仪行为的规范,容易进入“中炁(气)以为和”的生理功能状态,右脑质层内的具有强大创造力的慧识,就能透过右脑皮层,通过直觉与灵感,在意识与行为中表达与抒发出来,产生创造力。
整个过程并不复杂,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模型。意识要想真正抓住这个“玄之有玄”的玄曲波,就必须从身识、口识这两识做起。在身识 方面,需要把自己的龙骨—脊柱把握住,进行标准化的训练,才能获得最佳的玄曲波。如果不注意站姿和坐姿,破坏了脊柱的玄曲波,守不住它的“中信”,姿势摆得再美,也只能是道之华,因为生命的根本已经遭到了破坏。古人之所以一定要求站姿要像松树一样稳而直,是有很深刻的道理的。当我们真正地体会到了生命体内的玄曲波以后,言谈的声音、行走的步履就会完全处在守中而“中信”的状态之中,表现出种与众不同的威仪和气势。
如果达到了这样的状态,即使是在很随意地站立时,双足尖都会自然地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始终守住中。而这样标准的身识是要通过点点滴滴的意识规范和身识训练信德与信仪养成的,如果身识不正,意识肯定不正。很多人坐在凳子上时,喜欢歪着身子,跷起二郎腿,虽然意识觉得舒服了,可是身体里面却受罪了。在第一阶段的仿效过程中,关键就是要抓住根,要首先抓住身识脊柱的S波韵动,这才是生命有形有相S波的最高奥秘。把握住这个奥秘,始终保护脊柱S波的正常韵动,甚至强化它的韵动,那么我们再去体会身体中轴那个无形无相的S波就会很轻松了。在脊柱S波的模仿实践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正,《黄帝四经·经法·道法》中说“至正者静”,做不到正,脊柱的S波是不可能达成的。
通过学习和实践,也就完成了信德与信仪的内圣外王修证。信德信仪的培养与其他四德四仪培养的原理一致,道理相通。
只要我们抓住了内信德的培养和外信仪的规范,那么这一生都将是幸运的,能够堂堂正正地做人,矛盾和咎祸都不会近身。因为我们的生命就已经是一方净。
所以,我们要善于解读经典中的这些道理,修意立信建净土,将信德型之于内真正地运用在我们的心身内,使我们的心身内部适合打造这一方净土。
深厚信德和标准信仪的建立,在初期肯定是需要我们自觉地去进行自我规范,或者是被动地被制约而实践,从模仿起步,但是这种模仿并不同于其他任何模仿,我们模仿的是“见素抱朴”,是“少私而寡欲”,一旦模仿成功,见素抱朴和少私寡欲都变成了自己的品格、品质、品行,那么就会启动自己的创造性,开始真正地改变自己。
“玄之有玄”的S玄曲波非常简单,却意义非凡,它是生命的基本模式。前圣们一再强调,只要把这个波把握住了,那么就是执中守一,就是恒德不贰。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贰。”恒德不贰,就是要把握住“德一”能量的最基本的形态结构传输方式、韵动方式,人们无论是处于动态之中还是处于静态之中,全都能与之同频共率,这样才能真正地见到素,抱到朴,从而达到老子所言的“绝学无忧”。这也就是从模仿达到了相同,这时信念肯定就坚定下来了,从此也就会牢牢地把握住“玄之有玄”而不会轻易放下。配图:玉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