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重庆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60
IP属地:重庆市
|
信有三仪:度、数、信。君子应用修信实现确立志向
原创:熊春锦 德慧智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备最快乐!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五德型于内而自然透发于外,即如庄子所言“信行容体而顺乎文,礼也”,因此,既有内五德,也有外五仪。仁、义、礼、智四德如果只行于外,就常常需要托身于仪式、仪表等载体,虽然有助于治理,但是如果单纯从提倡仁行、义行、礼行、智行,或者外求仁仪、义仪、礼仪、智仪入手来进行身心或者家国的治理,则难以达到真实的德治效果,内不备则外难显,内若空时外必虚。而信仪却不同,只要是在运用圣信进行治理,无论是治内还是治外,都是在进行德治,可以见到明显的效果。所以,修身与治理家国,内修与外行都必须以建立信德为基础,以信仪为标准,这就是信仪的特殊性,也是信仪与其他四仪的重要区别。
信有三仪:度、数、信。君子应用修信实现确立志向,那么欲望贪求之心就不易滋生;君子运用立信指导修身实践,那么懈怠轻慢,忽冷忽热,三天打鱼二天晒网,朝秦暮楚,变数失度就不容易出现;君子通过修信指导修智、修礼的实践,那么愚转智心内生光明,圣人之治就容易达成。信德为后天做人修身之本,智德为先天之本,能量供给无为治理与有为治理之用,礼德为内境圣治之帅。信之三仪确立,则双本巩固,内境朗明,仁爱正义正确用之于内外,修身必然进入佳境。
在五仪当中,信仪定根本,而处内定形格;智仪处内,赋能量而定活力;礼仪处内,定光明而主内照外散射;义仪处内,定力量强弱而主同时内外激发;仁仪处内,总括诸仪调度而外显善正真。五仪皆生于内而发于外,通过眼耳鼻舌身这前五根识表达呈现。在内是品格与品质,是法则与秩序;在外是品行规矩,是行为规范。自迷失古学内德内仪,东周后只存外在礼仪内容,儒学对内仪存而不论,故后世人只知有“礼仪”一词,而其余皆难见到实证记载。
信仪者,度、数、信三字而荷三生万物之法度秩序,土载火,信仪是礼仪之载,礼仪促信仪之生。既知其子,复守其母,道趣即在其中矣。至简至易,人莫能知,人莫能行尔。一切皆不离《黄帝四经》中所揭示的执一明三定二用五而已。
以度、数、信来分析信仪在五仪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可以用一只手电简进行形象的比喻:信仪决定形状,智仪似电池,礼仪似灯泡,义仪类同于强弱开关,仁仪比拟为调节倍数的光圈。信德的作用是基础性和决定性的,决定了这只手电筒能装下多大的电池,多大的灯泡,有几个档位的调节,以及光圈大小,但是五种德仪能否完美和精密地组合在一起,决定了最终的产品是民用手电还是特种手电。信仪属土,用数理表示亦为五,承载四方,智仪、礼仪、义仪、仁仪中含有信仪却并未完全被其所覆盖,信仪是其中的核心。如果不建立全局观,则难以将本与末同时把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度、数、信三字是五仪的总要求。
五仪如果在度、数、信上出现偏差,则必然会导致出现乱象。在现实当中,无论是个人身心,还是家庭社会,乱的表象都在于失仪,一旦乱象发生,从人们的口识、身识的外在行为表现中都可以频频见到度偏、数偏、失信的现象。
配图:玉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