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重庆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60
IP属地:重庆市
|
《老子》的五千言中为什么说“金玉满堂”
原创:熊春锦 德慧智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备最快乐!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我们要了解和掌握一下“内圣”的概念。我们从《易经·明夷》这个卦里面,就可以看到:“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首先,这一段话里面就点出了“内文明”。“内圣外王”,在这里呼之欲出了。那么“内文明而外柔顺”,它所包含的内圣系统,在我们体内主持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这里,再共同一起探讨一下。
五臓、六腑、三焦膀胱、胆、胃胰、大肠、小肠、三焦,这都是我们的意识系统无法直接指挥的。在能量系统方面、质元能量方面,要抓住体内的气和先天的精是我们的意识无法直接调控的,这包含着双肾贮藏的先天肾气,血和液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输布着能量,支撑产生着我们体内的精力。精和气,只有运转起来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有质无形,也可以说无形资产。缺了它,有形资产运动不了,运转不起来。无形资产,要让它很自然地循环起来,善正德地循环,而且还要开源节流。
我们就应该明白,老子的五千言中为什么说“金玉满堂”啊?堆积化不动它,就开始要生毛病了。我们的精气,我们的血和液,如果在体内不流动,不进行善正德的循环,那当然也就成了一潭死水,也就意味着疾病,甚至是生命死亡的到来。所以,这一点我们需要注意:要使我们体内内圣掌握的系统,能够进入健全的基本工作状态,外王要能够服从它。《庄子》所言:“静而圣,动而王”。我们的体内,在宁静、静定的状态下,那么养的是我们的内圣系统;在我们动的情况下,养的是外王。因为眼耳鼻舌身意,全部是可以随意而动的,所以也就说“动而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早在数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了随意肌和非随意肌。“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胃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辩才虽然能够超过万物各种功能,“雕万物”,就是穿透、识透的意思;“不自说也”,也不自我标榜。“能自穷海内,不自为也。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故曰: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群之道也。”这是关于“内圣”这一部分,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
为什么要掌握“内圣”,这跟《黄帝四经》我们要接触到的“文则明,明则得天,天执一以明三。”明三定二,“定二”当中,自己的内外之境、阴阳之境、显隐之境,就要定下内圣和外王。“外王”的概念,实际上在《易经》里也提到了,《易经·师卦》中有这么一句:“能以众
正,可以王矣”。“能以众正”,能够带领、率领、垂范于众人,都进入中正近道的方向。真善建德,中正近道。善正德者,可行王道。王道无偏,圣道自出。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说,“能以众正”那就可以堪称为王道成功了。这跟我们反复强调的“真善建德,中正近道,善正德者,可行王道。王道无偏,圣道自出,无为而治”,那个时候就成功了。
配图:玉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