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7个教师节,也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教师节。 三尺讲台系国运。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双减”背景下,对于教师更应多一分关爱,在为学生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也要注重做好教师的减负减压工作。 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是课堂。“双减”政策通过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让学校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往小了说,这是学生和家长都拍手称道的好事,往大了说,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不过,当“双减”政策逐步落地,随着“课后服务”“延时放学”工作的开展,部分教师的压力也随之增长。近日,有教师在某社交平台上贴出一天的行程表:早上6点起床,晚上8点下班到家,回家后还要继续备课、和家长沟通。由此可见,实现“5+2”课后服务全覆盖后,学生在学校的时间长了,老师则感觉更累了,也难怪一些教师会发出“老师更不好当了”的感慨。 “双减”不是让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此消彼长”,长此以往,肯定会衍生出新的问题,所以为教师减负减压必须提上日程。 要把教师从“无用工作”中解放出来。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就出台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清理规范影响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各项工作,特别是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确保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将文件精神落到实处,避免教师被“凡事”所扰,既是在为教师减压,也有利于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当中。 要为教师队伍“输血”。教师感到压力增大,有“双减”政策实施的影响,还可能与师资力量和现有工作量不匹配有关系。适度增加学校的教师编制,进一步壮大师资力量,将使得教师队伍更好适应“双减”政策。 该给的政策要给足。一方面是教师的待遇要保障,甚至还要更“丰厚”,确保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与此同时,“双减”政策实施后,“弹性上下班”等制度也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要让教师真正享受到。 为学生减负,也为教师减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充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这样“双减”政策才能更好落地,教育之花才能更好结出丰收之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