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市场的“黄冈板块”正在加速崛起
9月23日,黄冈市中小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情况通报》显示:
今年全市新增宏源药业、强大包装2家IPO在会(所)在审企业;
新增香江电器1家在辅企业;
新增正茂新材料、兴和股份、香江电器、强大包装4家省级“金种子”上市后备企业。入围上市“金种子”,意味着企业进入了IPO“快车道”;
新增晨科农牧、华建石材、鲁班药业等17家省级“银种子”上市后备企业;
新增四板挂牌企业7家……
这标志着,市委市政府打出“组合拳”推动企业上市破冰突围成势见效,资本市场的“黄冈板块”正在加速崛起。
上市公司是一个地方工业文明的标志,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名片,是城市建设的亮点。其在拓展融资渠道、合理配置资源、凝聚发展要素、赋能产业融合、挖掘发现价值等方面具有强大功效。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特别是今年来,把推进企业上市作为破冰突围的具体行动,打出“组合拳”,提速企业上市步伐。
在战略上,坚持目标导向,实施“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
5月17日,市委书记张家胜在企业上市工作报告上批示,强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6月17日,市委专题研究了企业上市工作……
市委书记张家胜,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军杰既挂帅又出征,以上率下,高位推进企业上市。
市金融工作局统计数据显示,近4个月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上市工作作了4次批示,主持召开专题会议2次,深入一线调研科峰传动等8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就全市企业上市目标、重点企业培育及关键问题解决等事项进行研究,提出了“3年内新增上市企业5家、今年至少要新增上市企业1家”的目标任务。
在战术上,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企业上市攻坚行动——
为抢抓资本市场改革机遇,我市出台了企业上市攻坚行动方案,提出对标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市场,分层培育,分类推进,加快形成梯次发展格局,实现每年1至2家企业登陆三大交易所挂牌上市。
为此,行动方案给出路线图:重点是在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推进重点企业升级转板、加强培训引导等方面下功夫。要求各县市区和市本级每年遴选6至8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竞争力较强、盈利水平较好的企业入库,充实上市后备资源;全市每年遴选进入省级“金种子”名录企业不少于12家、“银种子”企业不少于24家,对种子企业定制培育方案、专班服务;组织开展上市培训,引导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借力发展。
当前,根据上市后备企业储备实际情况,我市已拟订了企业上市攻坚计划、IPO冲刺工作责任清单。祥云股份、宏源药业、强大包装等3家IPO在会(所)在审企业,正在以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推进目标任务落实。
在战法上,坚持效果导向,打出政策“组合拳”激励企业上市——
市政府修订完善了《黄冈市企业上市工作绿色通道制度》,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加快上市。
在财税、土地、资金、人才、技改、环保、立项等方面,对拟上市企业优先给予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在落实企业上市奖励政策上提出:
在境内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分阶段奖励300万元;
企业在境外成功上市并将募集资金80%转入本地的一次性奖励300万元;
企业“买壳”或“借壳”上市并将壳迁回本地的一次性奖励300万元;
“新三板”挂牌上市的奖励50万元,进入北交所挂牌上市一次性奖励100万元,转板成功一次性奖励150万元。
同时,强化服务机制,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建立重点企业上市联动工作机制、中介机构服务评价机制,坚决打破“中梗阻”;以“千人进千企”为载体,坚持一企一策、挂图作战,为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解决“牛皮癣”“疑难杂症”等,助力企业上市步入快车道。
一套“组合拳”,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按下了企业上市工作“加速键”。
截至目前,全市IPO报会报所企业3家、IPO报辅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6家,四板挂牌企业535家,上市后备入库企业50家,通过私募投资基金、定向增发、股权融资等方式,累计融资近80亿元。
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李拥军表示,我市企业上市到了关键时期,需要各地全力帮助企业踢好“临门一脚”;同时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的设立,意味着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己任的新三板站上改革新起点,我市中小企业上市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市有1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其中在新三板创新层挂牌的7家企业中,有3家企业已启动精选层申报工作,力争尽快登陆北交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