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重庆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60
IP属地:重庆市
|
《老子》“天地相合,以俞甘洛。”
原创:熊春锦 德慧智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备最快乐!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我们作为炎黄的子孙,龙的传人,不仅应当自觉成为老子的学生,同时应当成为道德文化的工作者。我们光当这个学生不行,还要同时进行工作。为社会服务,为道德文化工作服务,这才是我们真正去当老子的学生,学习《老子·德道经》,实践《老子·德道经》应当达成的一个目的。自身的修之身的实践与作为一个道德文化工作者的实践,两者之间是并行不悖的,我们需要同步地把这两者把握住,使我们内在的实践学以致用,实践有所使用。作为一个道德文化工作者的要求,很简单,也就八个字:“尊道贵德,少私寡欲”。作为道德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是:“修身炼己,实践绝学。” 作为道德文化工作者的义务是:“弘扬道德根文化,为民族为国家奉献光和热。”
如果你实践《老子·德道经》,并且同意成为道德文化工作者,那么个人和天地间的道德品格场以及能量场就能够逐步融通,既能实现个人性命的升华,同时也将成为道德精神文化的灯塔,屹立扎根于人法地的地球母亲场性之中,接纳天道的无穷能量,既照亮自己,同时也照亮周围。从而自觉地效法地母的慈爱、宽容、忍耐、无私、奉献的品格,同时接收在“人法地”的实践中,不断从地母乳汁中获取的滋养和改变命体的能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第四十九章《用中》)这个天地,天地因为无私,无欲,他只有用一而不用仁、义、礼等等,所以他当然就没有所谓仁的说法,他视万物都一样,并不见得是你把刍狗打扮得非常漂亮他就受用,你用完了,祭祀完了,把刍狗甩在一边,被别人拣去当柴火把子烧,他就会表现不同意。以万物为刍狗,就是表现一个平和、平等,没有差别的意思。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与!虚而不淈,蹱而俞出。” 这是描写的天地之间的气运的运动,同时也讲到了我们体内的气机变化,要效法天地之间这样一个气机和能量的互动。
其它的有很多,《老子德道经》第六十九章,昆成里面前所谈到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这一个“人法地”。道生德养,道生天地,我们的人法地,法的什么?主要的内容是什么?主要的内容我们需要把握住。
第一是效法地球的品格,这个品格概括而言第一个就是慈爱。第二个就是宽恕,像慈爱方面表现的地方很多,宽恕方面也是这样,你看现在的人们把地球挖得千疮百孔,为了人类本身的利益而大肆地破坏人类生态平衡,而地球并没有怨言,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更大概念上的母亲啊!所以说这种慈爱,宽恕,忍耐,无私,奉献都是我们地球的美德,也是她最优秀的品格,我们人法地,就要效法地球的这五种品德,品格。要主动地去接近我们的地球母亲,吸收她赐予我们的能量,因为天地下降,地气生升,一个被动的获得和主动的获得,那是天壤之别。一种是德性品格效法,一种是德性能量的获取。因为地球母亲具备前面所说的上德的品格,所以对于哺育我们,那怕挤干他的乳汁,只是希望你能够是一个道才,屹立在天地之间。
《老子》“天地相合,以俞甘洛。” 这也是描写的我们的内天地当中,如果你的内天地天的德一的能量,与这个水中火的能量能够真正地相合,那么,也就是“甘露降时天地合;”就会进入一个良好的内部先天变化过程。
配图:玉至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