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51
少尉
 
- 积分
- 173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散文《秋天一碗莲藕汤》
柯胜英
家乡湖多,盛产莲藕,当地人酷爱在入秋后,煨上一吊子热腾腾香喷喷的莲藕排骨汤,一家人围着桌子,喝得汗流浃背。听老人说,此时喝汤,能驱散体内湿气,补脑又养血,使身体如同秋天般飒爽,
家乡的莲藕汤,对藕的要求很讲究,菜场卖的藕多是梢子藕,煨汤煮不烂,吃着还塞牙。
那时,我们街坊有个挖藕的汉子,要提前跟他预订,说是煨汤用的。他就会给你留下粉糯的莲藕,煨出的汤上面一层晶亮的荤油,汤汁粉红,莲藕嚼得有糯性。
挖藕的汉子介绍,一筒藕的部位不同,吃法也不同。藕尖脆嫩,做溜藕片,藕梢老糙,适合做藕元和卤菜,藕尖后面的二三节煨汤最好了。
光有莲藕还不行,要配上猪排骨一起煨。
过去,买排骨是件困难而又辛苦的事,清晨四五点钟起床,去菜场肉案子前排队,一头猪两扇排骨,前面的人买了,后面的人就没有。后来,有人学精了,前半夜去肉案子放个空竹篮,算是排上队了,人回家睡一觉,第二天,天一亮再去,就买回排骨。
买不到排骨的人,就只好买筒子骨或扇子骨凑数,毕竟便宜,还因为家中几张嘴等着喝藕汤。
那时候的人家虽穷,但每家起码有个砂吊子,砂吊子不收拾在厨房里,多半是挂在大门旁边竖起来的竹床脚上。
砂吊子煨出的莲藕汤是甜的,比用金属锅,土钵子煨的汤要好喝,它煨出了食材的精髓,保持了食材的原味。
砂吊子周身是气孔,当吊子内热汤翻滚时,吊子外面渗出一层油珠,滴到火炉里“扑嗤,扑嗤”地响,那声音,仿佛在告诉过路人,这吊子汤香到了极至。
用过的砂吊子不能洗,只能用清水涮,据说用久了的老吊子,丢几片萝卜进去,能煨出排骨的味道。
喝汤的时间,大多选择在傍晚,老人说,吃了睡,好长肉。
开吃前,先要添出二三碗,送到隔壁邻居尝个鲜。因为街坊们都爱这样做,自家也不能光吃别人家的。
然后,由大人掌勺,一人添一碗,五六块藕,半碗汤汁,三节排骨摆在藕上,撒上几粒香葱,吃完自己碗里,吊子里剩下一点点汤,孩子们还要去抢,大人说,留着明天煮烫饭吃。
如今时代不同了,想喝莲藕排骨汤,啥食材都有卖的,用不着起早贪黑去排队,也用不着担心莲藕糯不糯,只是一个人在遥远的地方,喝出来的汤味,大不如从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