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八大怪:不坐蹲下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每当吟诵起这首《陕西八大怪》,我不禁想起我的家乡: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它不仅拥有震惊中外、气势恢宏的兵马俑,古色古香的钟鼓楼,内涵丰富的大小雁塔,千古流芳的华清池……,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丰富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不能不令我深深地陶醉其中。 比如,房子半边盖。主要是陕西人比较讲究风水,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即使下雨也要把雨水流到自家院里,二则是为了采光的方便;面条像腰带:陕西的面食花样繁多,大多数面条比较粗较宽,加之陕西人豪爽,爱吃宽面,厚面,宽面条下在肉汤里别提多香了,又实在又筋道;还有那“手帕头上戴”,夏天戴手帕,为了方便农耕作业,冬天戴手帕主要为了保暖,陕西妇女没有戴帽子的习惯。现在奶奶还常用这一招呢。 其中最令我喜爱的,就是那里过年时独特的饮食文化和习俗。每到年前,一家十三口就会聚在渭南奶奶家。奶奶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就开始准备了:今天炸丸子,明天蒸包子,后天煮肉……还有饸饹、锦糕、面和一个顶仨的大馒头。吃不完的,就放到小院中的一个大瓮里,用竹篦子盖起来,吃时再热,一点也不会出现放皮之类的情况。每年春节,我们都可以大饱口福。 贴对联、贴年画就不用说了。每年都会有神气的新门神出现在奶奶家的大门。贴对联的浆糊不用买,而是支起小锅,用面糊自己煮。对联贴上去不平整,别急,用笤帚轻轻地抚一抚,它立刻服服帖帖了。各式各样的窗花更是琳琅满目,那喜庆的气氛由内向外,已满整个小城。怎么样,很有趣吧?还有更让我陶醉的呢。 与油田小里小气的花灯不同,陕西的大街上帅气的大红灯笼更多一些。尤其小街小巷,好像约定俗成一般,每家每户都会买两个挂在大门口。通上电,灯笼便红得透亮,更加神气。如果谁家有十二岁的孩子,做舅舅的就要给外甥再买两个。去年我就得到了,我把它们挂在窗口。“外甥打灯笼——照舅”,应该跟这个民俗不无关系。 新年钟声敲响,鞭炮放起。关了灯到屋外,便可看到奇异的景象:几乎每户屋外都有闪闪的红透的大红灯笼,铺成了一条光的路,与满天星辰交相辉映。每当这时,我都会为我家乡的民俗而沉醉其中。 我爱我的家乡,爱它的地域文化,爱它的`历史悠久,更爱它的语言。比如很好叫“聊咋咧”,孩子叫“娃”……还有善良淳朴的人民。不论日常生活还是过年,都有浓厚的兴趣在其中,令我陶醉沉迷。我亲爱的家乡的独特民俗就算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这还只是一小部分呢! 古风古韵古长安,独特风情最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