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梅县2019年经济概况
发布日期:2020-08-21 09:40
2019年,黄梅县辖4个乡、12个镇,有51个社区、455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701平方千米,常用耕地面积5.46万公顷。年末总户数31.6万,户籍人口99.3万人,其中男性52.7万人,女性46.5万人。全年出生9301人,人口出生率9.4‰,死亡6047人,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长率3.3‰。
全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7.12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6.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8.7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2.08亿元,分别增长3.2%、7.8%、8.8%。三次产业结构为22.8:35.9:4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424元。
全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46.47亿元,增长32.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82亿元,增长6.1%。各项税收总额8.01亿元,增长6.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99.06亿元,比年初增加19.83亿元,增长5.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9.39亿元,比年初增加32.82亿元,增长11.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73.50亿元,比年初增加13.13亿元,增长8.2%。全年商业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6.02亿元,同比增长18.99%;赔付和给付支出5.89亿元,同比增长28.13%。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581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63164万元,林业产值37907万元,牧业产值191849万元,渔业产值224415万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68477万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0.28千公顷,减少2.97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4千公顷,减少0.25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7.67千公顷,增加3.08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437313吨,比上年减少14643吨,减产3.24%。其中,夏粮产量24590吨,减产4.76%;秋粮产量395300吨,减产2.38%;其中,主要粮食品种中,稻谷产量426538吨,减产3.25%;小麦产量23161吨,减产5.77%。全年棉花产量5430吨,减产0.91%。油料产量64700吨,增产12.45%。全年肉类总产量42482吨,比上年减少5.63%。其中,猪肉产量32400吨,减少7.43%;牛肉产量1004吨,增长6.24%;羊肉产量251吨,增长1.62%;禽肉产量8827吨,增长0.02%。年末生猪存栏29.2万头,减产4.26%;生猪出栏43.33万头,减产9.16%。禽蛋产量25178吨,增长4.57%。全年水产品产量92865吨,增长7.08%。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5.5%。实施地标产品“四个一”工程,新增“三品一标”产品5个。全年创建省级及以上粮油龙头企业4家、各类农业园及田园综合体10家,新增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独山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水果示范镇,康宏粮油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龙头企业,袁夫稻田和绣娘田园综合体获评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经济开发区获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园。成功举办2019黄冈(黄梅)中国农民丰收节。
全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9家,其中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到61家。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3.6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轻工业产值146.2亿元,同比增长15.6%;重工业产值67.4亿元,同比下降3.3%;分行业看,纺织业产值59.3亿元,同比18.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41.8亿元,同比6.4%,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38.2亿元,同比13.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15.6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他产值58.8亿元,同比下降0.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9.1亿元,同比下降10.7%;实现利润总额5.4亿元,同比增长20.4%。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36家,比上年增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6.1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6.8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7.25万平方米。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4.72亿元,同比增长2.7%。经济开发区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长丝织造产业基地。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2.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9.9%,民间投资增长13.7%,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72.1%,同比增长1.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32.7%,第二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39.7%,第三产业投资额同比下降6.3%。全年新开工项目116个,全部施工项目208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45个。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74亿元,同比增长12.2%。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72.9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2.86亿元。
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326户,其中企业1003户、个体工商户417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53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5443户,其中企业9324户、个体工商户3509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020户。落实减税降费1.5亿元,兑现企业奖补资金1.1亿元。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63亿元,增长10.9%。分地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2.91亿元,增长10.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8.72亿元,增长11.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32.62亿元,增长10.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9.01亿元,增长11.0%。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165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6%。全年接待旅游者41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2%;旅游综合收入25.47亿元,增长22.0%。邮电业务总量4.3亿元,其中邮政1.2亿元,电信3.1亿元。全县邮政营业网点21处,快递网点22处,信筒(箱)21个,函件9.4万件,快递66.2万件(出口量)。全县公路里程307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230公里,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100%。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2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24亿元,占GDP比重5.76%。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全年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项,专利申请量718项,专利授权量171项,其中发明7项。县六小、县七小、滨河中学建成,全县有普通中学33所,在校学生49025人,专任教师3941人;小学81所,在校学生66259人,专任教师2981人;职业高中2所,在校学生6913人,专任教师375人。《青铜恋歌》在北京汇演,高塔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梅县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黄梅县县理工学校获评“全国教育先进集体”。
全年全县精准扶贫实现脱贫14709人,完成异地扶贫搬迁1156户、农村危房改造1751户,产业扶贫受益对象2万户,社会保障兜底2.8万人,资助困难家庭学生4.1万人次,年末完成全部贫困村整体脱贫。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75元,同比增长9.72%,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7元,增长9.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4元,增长9.57%;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250元,同比增长9.75%,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216元,增长9.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874元,增长9.61%。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9841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111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52051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765791人。城镇新增就业9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5%。
年末城镇化率45.37%,新增城市绿地13.1万平米。推进黄梅东站和高铁安置区建设,完成高铁建设投入20亿元。新建、续建、改扩建城区道路5条,黑化6条,新修建道路4.6公里。全年完成县、乡道公路路面改造25.3公里,通村公路“双百工程”(扩宽100公里及新建100公里),农村公路完成投资1.62亿元。完成大河宋冲段整险改线工程、合九铁路道口平改立及引道工程、10座危桥改造工程。完成三年滚动计划水利工程建设项目1130个,完成土石方1326.8万方,加固出险圩堤171公里,整治病险闸站486座,修复水毁渠道410公里,疏浚淤塞河道320公里。濯港镇栗林村获评全国休闲乡村、柳林乡老铺街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五祖镇获评“省旅游名镇”,入选省“擦亮小城镇”试点镇。小池镇入选全国重点镇,获评中部地区综合百强乡镇。
筹资1.5亿元用于污染防治攻坚战,整治突出环境问题35个,关停矿山违法开采加工企业135家,整治违法排污企业18家,完成9个乡镇级饮用水源地整治、133个餐饮油烟污染治理项目。建成乡镇公厕19座、乡镇污水处理厂14个,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精准灭荒6100亩,绿化长江岸线2700亩。完成城区污泥处置综合利用、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月桥河(光明巷段)黑臭水体先期整治实验工程以及老县河和王桥河综合整治项目。推进河湖库长制施行,开展“清流行动”“周末大清河”活动,在龙感湖及入湖河流设置监测断面10个,提升龙感湖水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