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伏虎山人 于 2021-10-31 08:13 编辑
五十二
回到寝室,胡沐仪心如潮涌,起伏难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睡。 退学找不到出路。实指望返回学校,就可以抛却世俗的烦恼,重新振作起精神,继续努力学习,寻找新的出路。又谁知学校也并非避风港,也不是平静之地,返回学校后,一天也不得安逸。经常性的停课劳动且不说,同学们对他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似乎都把他视作异类,将他打入了另册。平时很少有同学与他交往,即或学习上遇到难题,也不像以前那样找他讨论了。走在路上,迎面而来的同学看到他也不愿同他招呼,甚至绕道而行。几个同学在一块儿谈天,见他走过来了,一个个都借故散了开去,好像怕沾了他身上的霉气似的。今天,他们居然还在会上搞突然袭击,对他群起而攻之,并且极尽诬蔑、诽谤之能事,意欲置他于死地而后快。这是为什么呢?这到底为什么呢?难道仅仅因为父亲被打成右派,自己就该失去做人的资格,就不应该像常人一样地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何况自己的父亲的确是个好人,的确是被冤枉、被人诬陷的呀!看来学校也非圣洁之地,也充满着世俗的偏见,充满着尔虞我诈,自欺欺人啊! 胡沐仪越想越茫然,越想越彷徨。他不知道今后还会怎么样,出路又在何方。内心充满着疑虑,充满着孤独。外面的世界是火红的,胡沐仪的心中却一片冰凉。 除了肖毅,唯有安宁使胡沐仪感到心灵的慰藉。安宁虽然为胡沐仪在会上也受到了冲击,但她却一如既往,对他毫无疏远。散会后,安宁立即找他谈心,劝慰他一定要沉住气,不管人家怎么看怎么说,自己一定要正确对待,定下心来努力学习是最重要的。安宁的关切和体贴,才使胡沐仪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领略到人世间的些许温馨。 胡沐仪的问题反映到了向校长那里。开始,向校长准备把胡沐仪作为“思想反动”的学生典型拿来开刀。后来经过调查,得知胡沐仪在劳动中的确冻病了,加上肖毅对向校长说,同学们反映的其它问题,胡沐仪都在交心活动中讲清楚了,学校也曾作过不予追究的决定。如果旧话重提,岂不是出尔反尔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向校长又从其他老师和学生那里了解到,胡沐仪入学以来一贯学习勤奋,劳动积极,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他也不忍心拿这样的学生开刀了。 但为了平息一些学生的激进情绪,向校长还是在一次晨会上,宣布了对胡沐仪问题的处理决定。向校长说: “胡沐仪同学平时埋头读书,不问政治,思想后进,说了些不适时宜的话,做了些不该做的事,的确犯有一些错误。但念他年龄尚小,对自己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经学校研究决定,仅对其作当众口头警告处分。希望胡沐仪同学汲取教训,今后要加强政治学习,抓紧思想改造,同右派父亲划清界限,早日回到党和人民的怀抱中来。” 在此期间,肖毅还几次把胡沐仪找去长谈,指出他容易急躁的毛病;勉励他处事一定要冷静;要克服悲观情绪,把眼光放长远些;要注意与同学搞好关系等等。听了学校对他的处分决定,胡沐仪知道肖老师在校长那里一定帮他说了不少好话,才使他不至于枉受更严重的处分。他深深地感激肖老师。 后来还是秋芳告诉胡沐仪,那次班上部分学生围攻他,是汪为民一手操纵的。汪为民早就对胡沐仪心存嫉妒。当了副班长,又知道胡沐仪的父亲被打成右派后,他幸灾乐祸,便串通班长等几个人对胡沐仪发难,想乘机把胡沐仪整垮。胡沐仪听了深感人心的险恶。至此以后,他变得更加地孤僻,更加地寡言少语。除了几个最要好的朋友,更少与其它同学交往了,甚至连龚长林参军离校他都没去送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