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3364|回复: 1

[今日老河口] 破译中华第一长文觚云梦郑家湖墓御荼文发现伍子胥攻楚申包胥義哭秦庭奏章 图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11-18 19: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21-11-19 11:42 编辑

破译中华第一长文觚云梦郑家湖墓御荼文发现伍子胥攻楚申包胥義哭秦庭奏章 图
---云梦郑家湖墓觚文到底是筡是荼是战国之文还是春秋之史有待考古专家以出土觚文内容为证予以科学鉴定
/卧马先生(李敦彦)
破译中华第一长文觚云梦郑家湖墓“御荼”文 发现记载伍子胥攻楚 春秋楚国大夫申包胥墓踪
    四十六年前,因睡虎地秦简名震中国考古史学界的云梦郑家湖墓,2021年再次传来发现“中华第一长文觚”消息。自2021年11月8日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王巍带领中国考古学会、武汉大学、湖北大学历史学院、省文化和旅游厅及省博物馆的专家学者们抵云梦郑家湖墓地发掘现场考察,11月17日“湖北云梦战国墓葬惊世发现中华“第一长文觚”再现失传文献”新闻再次成为考古界关注的焦点。
    认真研读《湖北日报》关于云梦郑家湖墓编号为274号墓葬出土的一枚700字木觚及各地新闻报道,未见中华“第一长文觚”译文,为一探究竟,谨按照已公布图片对觚文文字逐一进行译识。释译后发现觚文并非记载的东方五国结盟抗秦的战国历史而记载的是春秋晚期申包胥仗义请命楚王入秦乞师秦廷的重大考古线索?发现厘清不少如觚文中似“筡”像“荼”的觚文文字到底是“筡”还是“荼”的译释问题?找到到底是中华“第一长文觚”还是中华“第一长文荼”的确切考古证据?
云梦郑家湖墓出土觚文与荼筡甲骨文金文篆隶演变对比图
    筡tú剖析竹篾。竹篾。古书上说的一种中空的竹子。
    据考古专家介绍的“编号为274号墓葬出土的一枚木觚。木觚由一截圆木纵向中剖而成,长34厘米宽3.5厘米。半圆形木面修削成七个棱面,每个棱面宽约0.5至0.6厘米均书写文字;平整剖面亦分七行,其中六行书写文字,一行留白全文约700字”,研究发现觚文中被考古专家释为似“筡”的字更像“荼”字?木觚与中空的竹篾之筡没有物质上的直接关联外,也无用途功能关联,因为字书于木觚上,如书写在竹筡上又当叫竹简了?
    因觚文中这个字多次使用,仔细甄别每个字发现这个像“筡”的字更像“荼”?详查荼是多音字音tú是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荼毒。古同“涂”涂炭之外。荼又音shū【名】玉板,古朝会时所执。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礼也。——《荀子·大略》后,从觚文书写笔画、材质、内容、用途、及古籍“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记载均吻合相符,综合研究认为,云梦郑家湖墓出土觚文中似“筡”的字并非筡字,当如“笏板”,是大臣朝见君王时所执奏章的“御荼”之“荼”基本无疑。
    荼字也能解开考古专家所说的云梦郑家湖墓中华“第一长文觚”中所谓叫“筡”的谋士,当是御珽、笏板类御荼奏章之谜。
    2021年11月18日卧马先生破译“云梦郑家湖墓出土的中华“第一长文觚”700字御荼文为:義,余荼:有弗能智,不識吾面,顿可以侍,大王不合,荼有称曰:五苑以義,年顰吾王,以義使出,能義義气,愿吾王有此義,梦之者,群義者,皆能人,出以義也,天有不合。荼:有曰欲有,復言也,恐入苦,不容匀身王。曰:先生言也,宫入聼聼。荼:曰命不。荼:肘贵费而子富,有不下舊,四失之吴无异,故皆以不義,庋费義者,也餽人,羿哉人战。宿胥之楚而棲,越王舊督盧,摹之上當,此时兵人侵,弃之義,吏免强弗。而子胥人,不侵弃生,義吏赞,盔巳,失其先生宗庙,殳與元歆,連者義异。故,皆以不義作義,義者也成。荼:人生之四義者,以皆有鉈宝之包,寝问其故。曰:壹恶用弃,闗晋上雒之交。荼:下土备交也,自鄧楚以本,而斩車六矣,今出战不能腅,而穴守不能营,不能守其,戕免霝血,刑傳其身,而弗能府也无异。故皆未罷也,以将莫俎(未完)
    虽然有部分觚文文字笔画模糊不清(有待参看完整清晰图片补充研究),但大部分文字笔画清晰,能与汉字传承的金文、篆书、秦隶楚隶汉隶笔画吻合相符准确译识。另外觚文中出现的楚、鄧、越王、吴、督盧(阖闾)、子胥、包(申包胥)等国属、王臣子胥、申包胥等,均与《春秋》、《左传》记载的“春秋晚期,吴王阖闾与伍子胥复仇攻楚,申包胥,入秦乞师,泣秦廷七昼夜,使秦出兵助楚复国”的人物历史事件相符,成为论定墓葬年代、觚文历史的重要考古证据。
    2021年11月18日破译“云梦郑家湖墓出土的中华“第一长文觚”700字御荼文前段“義,余荼:有弗能智,不識吾面,顿可以侍,大王不合,荼有称曰:五苑以義,年顰吾王,以義使出,能義義气,愿吾王有此義,梦之者,群義者,皆能人,出以義也,天有不合。荼:有曰欲有,復言也,恐入苦,不容匀身王。曰:先生言也,宫入聼聼。荼:曰命不。荼:肘贵费而子富,有不下舊,四失之吴无异,故皆以不義,庋费義者,也餽人,羿哉人战”,本段大意是,吴国攻楚兵临城下,楚国危在旦夕,申包胥大义凛然持拟好的御荼奏章,奏请楚昭王愿以智、以義、以诚、冒死入秦乞师秦廷以救楚国。
    后段:“宿胥之楚而棲,越王舊督盧,摹之上當,此时兵人侵,弃之義,吏免强弗。而子胥人,不侵弃生,義吏赞,盔巳,失其先生宗庙,殳與元歆,連者義异。故,皆以不義作義,義者也成。荼:人生之四義者,以皆有鉈宝之包,寝问其故。曰:壹恶用弃,闗晋上雒之交。荼:下土备交也,自鄧楚以本,而斩車六矣,今出战不能腅,而穴守不能营,不能守其,戕免霝血,刑傳其身,而弗能府也无异。故皆未罷也,以将莫俎”的大意是:宿敌伍子胥,如今棲身于楚国。越王舊督吴王阖闾盧,摹伍子胥之名而上當,此时吴兵大军人等公然侵楚,这个是弃之義,吴吏免强劝阻弗能阻止。而伍子胥其人,如果不复仇侵楚,意味是放弃生命,这样会被義吏称赞,盔巳嗣止,失其先生宗庙,殳與元歆,受株连連者之義有异也。本段细述伍子胥虽然失義之举攻楚是被逼无奈之举。
    所以说,世人皆以不義之行作義,最终義者也能成功。人生之四義,以皆有鉈宝之包(当申包胥简称),四时寝问其故。申包胥说:壹恶之用弃,闗晋上雒之交。望吾王下土备交也,自鄧楚以本,而斩車六矣,今出战不能腅,而穴守不能营,不能守其,戕免霝血的话,恭吾王以刑傳其身,是我申包胥无能,与府首称也没有什么两样。所以此计皆未能如愿完成的话,请吾王以刀俎于莫将之身,以示惩戒以祭列祖列宗”。最后申包胥自呈如若这次入秦乞师秦廷不成,愿以死自惩。“御荼”觚文中17次出现使用最多的“義”字,到最后将荼文推向高潮。将申包胥以死赴难、舍身救楚于危亡,入秦乞师秦廷的凌然大義展示的淋漓尽致。
    研究认为:云梦县出土一枚700字木觚记载申包胥入秦乞师秦廷的郑家湖274号墓,缺乏考古专家考证所说的“郑家湖274号墓觚文记载了谋士筡游说秦王寝兵立义的故事。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国势头强劲,东方五国结盟抗秦,取得暂时胜利,谋求与秦休战,故派谋士筡前往秦国游说秦王。筡引经据典,又以自己所见所闻,劝说秦王止兵,使民安居乐业。最后,筡细述秦国地广、兵强、人众、物丰,暗喻秦王应当知足停战”的文字、史籍等考古证据?
    因为“觚”与竹简、帛书、青铜器一样只是记载古文字的一个载体,所以号称中华“第一长文觚”木觚,准确的当命名为“中华第一长文荼”才更名副其实。
    综合研究认为:被考古专家论定为战国墓当是春秋墓?云梦郑家湖274号墓,出土木觚长文记载申包胥義赴秦庭前的奏章,墓中出土700字考古文献文字证据铁证如山,此墓当与楚国大夫申包胥有关?或是晚年隐居云梦的申包胥之墓?当然是否一定是申包胥之墓,需据云梦郑家湖274号墓葬出土的其它文物来综合论定。
   
                                      2021年11月18日 于 中国老河口 卧马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1-11-19 17: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云梦出土“第一长文木觚” 藏着两千多年前一个秦人小官无声的叹息???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21-11-19 18:32 编辑


湖北云梦出土“第一长文木觚” 藏着两千多年前一个秦人小官无声的叹息???

2021-11-18《人民资讯》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6765026614502482&wfr=spider&for=pc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中发现了大量的秦简,也就是后来著名的云梦秦简。其中秦士兵黑夫与惊的家书《黑夫木牍》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家信实物。时隔46年后,如今云梦再现极为珍贵罕有的简牍类文物:11月16日,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联合考古队正式对外披露,该墓地发掘出土一枚战国晚期的木觚,觚上以秦隶字体书写约700字。这枚木觚以及书写其上的文字,是迄今我国考古出土的年代最早、篇幅最长的,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长文觚”,对考古人员进一步研究战国晚期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这篇长约700字的文章,大致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700字长文,讲了一个游说故事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罗运兵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此次对郑家湖墓地的发掘,主要是为配合云梦县市政建设,从今年9月至今,共清理100余座战国秦汉时期墓葬,出土珍贵文物800余件(套)。“其中最重要的发现,就是M274(编号为274号的墓葬)出土的一枚木觚。这枚木觚由一截圆木纵向中剖而成,长34厘米、宽3.5厘米。半圆形木面修削成七个棱面,每个棱面宽约0.5至0.6厘米,均书写文字;平整剖面亦分七行,其中六行书写文字,一行留白。全文约700字。”
珍贵的长文木觚
    据专家考证,觚文记载了一位名叫筡的谋士,前去游说秦王的故事。这一事件应该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秦国势头强劲,东方五国结盟抗秦,取得暂时胜利,谋求与秦休战。筡引经据典,又以自己所见所闻,劝说秦王止兵,使民安居乐业。最后,筡还细述了一番秦国地广、兵强、人众、物丰的优势,希望秦王能满足于自己已经拥有的这些资源,不要再四处征战了。很遗憾,这位谋士的劝说显然没有奏效。
    一个背井离乡的秦人,暗暗厌倦了战争
    罗运兵告诉记者,从M274的墓葬规模、棺椁结构、随葬品组合、殉牲习俗来看,可确定是中小型的秦文化墓葬,墓主人很可能是公元前278年秦军占领安陆后、派驻留守当地的一个秦国低级文官。这个墓主人的名字并未在出土资料中有显示,但罗运兵认为,这篇可能是墓主人抄写在木觚上的谋士游说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这位小官吏对战争的厌倦和对故乡的怀念。“在这个墓葬中,我们还发现了用来磨墨的石砚等物,说明这个小官吏是个比较有文化的秦人。”罗运兵说,“通过这篇觚文,也可以看出墓主人的一个思想倾向,就是比较认同那位谋士劝秦王不要四处征战的说法。”
    罗运兵认为,虽然战国末期的秦国势头强劲,四处征战,但战争对财富和人力消耗极大,秦国的平民百姓负担无疑大大加重。“几乎每个男性都要为国家服兵役,还要自己准备很多物资,更不用说战争造成的伤亡,总之是很残酷的。”这位不知名的官吏,随着大部队来到被秦国征服的土地上,受命驻留,从此或许一生都未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那位谋士想劝说的,是哪位秦王?
    据罗运兵回忆,这枚木觚是在9月23日被发现的。“云梦这里地下水位比较高,所以墓葬多为饱水墓葬。尤其是青膏泥的包裹,使得其中一些墓葬的封闭性极好,造就了一个恒温恒湿的小环境。同期出土的一大批漆木器,都是色泽鲜亮,图案栩栩如生。”值得一提的是:在墓葬坑中填充青膏泥,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以及受楚墓影响的汉墓中比较常见。这种特殊的泥土质地细腻、黏性大,具有很强的封闭防腐效果,用来密封墓葬,可以隔绝空气和水分。著名的马王堆汉墓中,辛追夫人的棺椁四周就填满了木炭和青膏泥。但罗运兵也告诉记者,这种保存状态完好的饱水墓葬可遇不可求,而在这些数量本就不多的饱水墓葬中,能发现文字资料的更是难得。“不是每座墓葬中都能找到文字,更不是每个有文字资料的墓葬都能完好保存至今。”因此,这枚木觚以及和它一同留存至今的文字,更是珍品中的珍品。
    那么,这位名叫筡的谋士,极力游说的是哪位秦王呢?战国末期最著名的两位秦国君主,除了秦始皇,便是他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嬴政的祖父秦孝文王、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两任国君在位时间加起来仅三年多,期间未及对邻国造成较大威胁。罗运兵表示,自己比较倾向于是秦始皇本人。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图|据受访者


视频:【发现300余座战国秦汉墓 云梦郑家湖出土一批精美葬具木板画】出土中华“第一长文觚”的云梦
链接: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4865138941521608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