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21-11-24 11:03: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州汽车渡口码头在本地人口就是三个字“大码头”。大码头早就约定俗成是黄州汽渡的代名词。也是黄州发展的历史见证。
大码头1967年由军用移交地方军转民。上世纪七十年代移址建现在的汽渡。南北两岸顺水势走斜线,即北岸在汪家墩社区附近,南岸在鄂城西山脚下。便于汽车渡船横穿长江时能有效避开主航道上的其它船只,预防航行事故。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日趋活跃,九十年代初期,过江渡船由两船对开增加到四船连动,运力大为提升。汽渡渡口总是车鸣人喊,热闹非凡。汽车排队是沿江路一道亮丽的风景。货运卡车,客运班车,公务小汽车井井有条。
乘汽渡过江,最恼火的是季节性大雾。为安全起见,一遇大雾汽渡必定停航。有时停一两小时,遇气候条件不佳雾浓难散,不到正午光景基本不能开航。去省城开会一般都会头一天下午去水果湖住下,以保证不误公事。
随着黄冈工业经济、物流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过江车流量大增,汽渡再增加一艘大吨位船只仍难保证运力,修建长江公路大桥成为了黄冈发展的大事件。几经波折和努力,直到2002年国庆节前,鄂黄长江公路大桥终于胜利通车,汽渡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沿江路(现改为沿江大道)落去了繁华,大码头停止了喧闹。现在的老汽渡已改为了战备渡口。去大码头的人有种,一种去看长江大汛,一种去渡口怀旧。
大码头停航了,大码头改名了,大码头淤塞了。大码头还在,有关大码头的黄州故事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