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往日的街道,天空苍苍茫茫,高层住宅隐藏在朦胧之中,城市好似盖上了厚厚的灰色棉被,这便是近日湖南五城重污染天气区域联动Ⅱ级应急响应的现实景象。随之而来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紧急刹车、部分车辆的严令禁行、爱护环境的紧密宣传,看似不近人情的政令,实则契合了新发展理念的绿色思想。当城市进程不断加快,虹吸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享受衣食住行、医疗和教育带来的便捷和优势,现如今,我国63.89%的城镇化率意味着大部分国民生活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如何让他们也能时常感受负氧离子带来的清新,已是迫在眉睫,为此,还得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 做好“加法”,打造更多公园城市。人作为大自然的物种之一,源于自然,向往自然是人类天然属性,“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追求,这与很多城市钢筋水泥的鲜明主基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市的发展需要房屋的承载,但是更需要绿意盎然,时下无比流行的公园式小区人人向往,一座城市又有多少呢?因此,建设公园城市还需多管齐下,一是严控住房容积率,坚决打击房地产行业利欲熏心的违建行为;二是抓牢城市绿化覆盖率,让公共绿地、街道绿地、庭院绿地随处可见。 做好“减法”,淘汰更多落后产能。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但绝对不需要落后产能带来污染的GDP,面对聚人多、占地多、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企业,逐一分析,能升级的坚决产业升级,能整改的限时整改,不能整改的坚决关停,只为金钱、不想社会的企业不能屡禁不绝、屡禁不止、屡禁不死,新时代的普遍形态是绿色,企业的底色是红色,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在党的引导下不断与时俱进,及时自我审慎,肩负应有的社会道义。 做好“乘法”,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相比于西方世界,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短而快,但这不能成为面对污染心安理得的理由,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我国表率性的明确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节点,这不仅表达了我国有绿色发展的决心,更彰显了我国有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能力,从核潜艇到“蛟龙”入海,从“东方红”到“墨子”号,从绿皮火车到“和谐”号,科技的不断进步让我们有勇气告别粗放,拥抱集约。 做好“除法”,达成浪费可耻共识。开展多年的“光盘行动”和“熄灯一小时”在一定程度上让群众意识到了,生活的便利和富足是基于资源的不断转化,这些都不能凭空而来,曾经地球与人类磨合了数百万年都是相安无事,但人类近五百年的自我膨胀却让地球不复往日生机,地球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也没那么地大物博、物产丰饶,过度的消耗只会带来更多不必要的生产耗费,这无疑是杀鸡取卵,因此,只有每一个人都能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我们才能共享头顶那片蓝天,在共有的地球上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