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广东省珠海市 2022-1-3 11:22: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乡土散文:熟悉的火塘

2021 12-11 08:35:00

火塘-那已看不见的熟悉
今天我们已不再为衣食住所而忧愁,而是所追求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逐渐消失改变的乡村风貌。现在的村落依然零星地散落着为数不多的老屋,老屋显得格外清静,也少了往日的烟火。老屋里的火塘依稀能看到生活留下的岁月痕迹。然而在特殊的时间里火塘中依然会燃起一团火,火越大就能听到火笑出的声音,像一朵盛开的花朵。
火塘是在堂屋里的一个一米见方的土坑,一面靠墙三面用石头砌着,火塘的上方有根碗口般大小的木棒,木棒上挂着铁链,铁链的扣子上拴着一个铁钩,用来挂茶壶烧水或者挂吊锅做饭,这种生活方式也是从某种意义上划分了各地人不同的日常生活习俗。
在儿时,由于经济和社会条件的限制,人们的生活都很清贫,生活也比较单一,却不无聊,生活中一半的时间都陪伴了火塘。在那个时代火塘大都是终年烟雾缭绕,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十月后,天气转凉因而更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做饭、烧水、取暖……皆不误。火塘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代表了一个时代生活的方式,或者更是一种风俗文化。在儿时的村子里,通常是每家都会有一至两个,也就成为了一家人取暖、照明、做饭、聚会,邻居间茶余饭后闲谈阔论的栖息地,也是那个年代一个议事的场所。在立冬以后家家户户更是烟雾缭绕,村子里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息。尤其是在早晚,一家人都会围在火塘边一边烤火取暖一边烧水做饭,偶尔冷得很了把脚伸到火塘边缘的石头上,火塘中柴火的温度透过鞋底传到脚心从而把温暖蔓延到全身,身上自然地跟着暖和起来。在今天看来火塘是一代人共同的经历和美好的生活回忆。因为火塘陪伴了我们一个又一个寒冷的早晨和无聊的晚上,更是我们那时烤得脸上通红脚心发热的青春,不知道烤坏了多少鞋子,裤子上烧了多少小洞。

在祖父他们那个时代生活的琐碎就是被火塘承载了一切,早晨起来煮一罐清茶,把茶水煮浓,倒入杯中饮用,说是浓茶喝起来有劲,苦中带甜就像生活一样。浓茶不但能止渴还能解乏提神,那会儿是不明白什么叫提神解乏。对于孩子来说更在乎的是早上起来烤得金黄的烤馍。那会儿,农村的生活尽管物资匮乏,但是邻居间的关系犹如火塘中的罐罐茶一样浓,不论生活多忙多累多苦,饭后都会习惯性地聚集在某一个火塘烤火闲谈。人多的时候故事也多笑声也多话题也多。那时候,信息很闭塞,所以也就没有获取信息的渠道,对我们来说也就不存在新闻信息。但是火塘就是一个很神奇获取信息的地方,能在烤火的时候听大人讲书中的或者口头传下的故事。他们侃侃而谈,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
虽然,那会房屋破旧,长年的烟火把四面墙壁熏得黑得发光,但是,我都依然觉得那就是快乐。条件艰苦可过得很有滋味,一盏煤油灯,一个火塘大人们聊着家长里短,在那个寒冷的冬天,火塘的火一直燃烧着,童年时我们快乐的美好时光全在这屋檐下火塘边度过。那黑的发亮的屋子和高低不平的地面有温暖的火塘和闲谈的人们。而如今时光荏苒村落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满眼看去均是干净整洁的二层小楼房,许多老屋已然看不到踪迹,现存的老屋也很少有人居住年久失修,但是也能从老屋那斑驳的痕迹中能嗅到火塘的味道,那被煮的浓浓的茶、烤得焦黄的馍、烧得软糯的洋芋……从被熏黑的墙上触摸到了自己的童年,感觉到了围在火塘周围烤火闲谈的人们。

时代变迁,村中的小伙伴邻居都各奔一方,为生活而四处奔波,为前程努力,偶尔聚在一起却也少了儿时的欢乐。如今没有了火塘,有的只有回忆中被烤得通红的青春岁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