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大寒养生习俗,尾牙祭是中国农村地区不可少的风俗。
在中国农村,每到大寒节气,人们便开始除旧迎新,储备年货准备过年,而尾牙祭则是各家各户必备项目。
大寒节气靠近农历年终岁尾,做尾牙也是一个重要的辞旧迎新习俗。
做“牙”,是指每月农历初二、十六要拜土地公(福德正神),供桌上摆放各种供品,让土地公“打牙祭”。
牙的本义是军中帐前的大旗,大军在出征之前,照例要祭拜大旗,确保旗开得胜、一路平安,称之为“禡牙”。
这个典礼后来被商号援用,于每年过完年后第一次开市时,同样来个祭典,希望财源广进,生意兴旺。他们祭拜的对象,主要是福德正神,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土地公。这一祭礼称为“牙祭”或“做牙”。
尾牙,故名思义就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做“牙”。
传统的尾牙这天,商人要设宴款待宾客,感谢他们一年来对自己生意上的照顾,同时也向街坊邻居表达和善之意。在尾牙祭上,白斩鸡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斩鸡头也是必要的环节。在中国古代传统中,鸡头朝向谁,老板就要解雇谁,因此,老板多会让鸡头朝向自己,让员工都能够放心的过年。
大家把“尾牙”看得比“头牙”更重要。尾牙是一年的收成祭拜日,无论是百姓、商人,还是公司,在尾牙之前都要收回外面的赊账,为了让别人好好过年,中国人讲究宽厚仁德,因此过了这天之后,是不允许催债的,要账就要等到来年。
祭祀完后,老板们还会请大家看节目、吃盛宴,这餐叫做“尾牙餐”,还会论功行赏,让员工们吃得开心,得到奖励。
有的公司老板如今还设了抽奖活动,这也是老板们迎福的一种方式。要不是老板就成了貔貅,只进不出,我想没有人会喜欢周扒皮一样的老板。
尾牙宴上,吃也是有讲究的,老传统吃3样!
图片
1.吃3畜:祭祀完后,老板们会把祭祀的猪、鸭、鱼等分给大家,图个吉利,也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打牙祭”。
如今尾牙宴上,一些公司只保留了吃猪鸭鱼的传统,以下2种只要在一些人少或是家庭尾牙宴聚餐中保留着。
吃鸡,取吉祥如意之意;鱼,指年年有余;猪,象征六畜兴旺,家庭美满幸福。
俗语说:“吃头牙燃嘴须,吃尾牙面忧忧”。
在以前,吃鸡的时候,大家最怕鸡头对准自己,这就意味着自己要失业了,暗示老板要解聘自己了,如今这种风俗早已绝迹。
2.润饼:润饼是春卷的一种。是用圆形的润饼皮卷包住豆芽菜、香菜、笋丝、豆干、高丽菜丝、蒜头、香菇、虎苔、米粉、猪腿肉、花生粉、酥海苔等十多种食材,成枕头状,然后蘸各种佐料吃。
大家在尾牙日祭祀完后,家族成员,围在餐桌上,拿着薄如蝉翼的润饼皮,抱上自己喜欢吃的馅料,象征着一家团团圆圆。其白皮红馅的特征,被称为“金包银”,赋予了“包金包银”的招财寓意。
3.刈包:刈包又叫“虎咬猪”,和荷叶饼夹肉很是相似,只不过里面夹入了卤肉、咸菜、笋干、香葱、花生粉等,很是美味,具有地方特色。
刈包和钱包相似,象征发财的意思,在尾牙日这天吃包着满满馅料的刈包,象征把一整年的不好都吃掉,预示着来年发大财,钱包满满,事事顺利。
时至今日,尾牙祭已经慢慢退出了大寒习俗,但中国福建沿海、台湾等一些地方仍保留着尾牙祭的传统。
将尾牙变成“年终派对”最早来自台湾。经商的人很重视拜土地,将其作为保佑生意兴隆的保护神,因此便发展成“尾牙”宴。俗谚云:“吃头牙粘嘴须,吃尾牙面忧忧。”据说白斩鸡为尾牙宴席上必上的一道菜,鸡头对准谁,表示来年那个人将被辞工不用,所以做尾牙才有“面忧忧”之说。现在的尾牙宴已经变成了犒劳员工的“年会”,不仅是总结过去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还会给员工发福利和年终奖,不会再“吃担心酒”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