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札记】用法治的视角指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 ◎涂 阳 斌 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在中学担任老师的朋友,发布了指导学生在寒假阅读《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的教案,正好我退休后又重读了一遍四大名著,觉得有一点体会可以和朋友聊聊,也许对他有一点帮助。 我的体会要点是:要用现代法治的视角指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把普法融入指导名著的阅读之中。 比如,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水浒传》中许多处写到了随随便便杀个十几、二十人,有些人该杀,有些人该不该杀,就值得讨论。比如, 《水浒传》第三十一回,武松在孟州城里张都监衙内“共计杀死男女一十五名,其中,奶娘二口,儿女三口。”这一十五名是不是都该杀?值得怀疑!再说,要杀,按现代法治观念来看,也要走司法程序,由司法机关来杀。要特别注意引导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学生,在法治时代,遇事要依法办事,寻求法律的帮助,不能路见不平,“吃我一刀",也不能“背把朴刀",“浪迹天涯”。 也是阅读《水浒传》,看武松打虎,文学的描写确实精彩,学学文学手法是可以的,但也要告诉学生,现在讲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可乱打乱杀。还要告诉学生,现在遇到了老虎该怎么办才好! 读《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之恋虽然淒美,令人扼腕叹息,但要告诉学生,现在的《婚姻法》不许可有血亲关系的老表成亲。也就是说,假如宝黛成亲,不受现在法律的保护。 …… 把相对应的法律知识、法律条文,融入指导名著的阅读中,可谓一举两得:既读了名著,也普及了法律知识。 与之相配套,设计作业题,我以为,可以设计几个有关法律知识的简答题,较之“曾在寺院侍弄过菜园子的梁山好汉是谁?”这样的题目,似乎要有意义得多! 门外之见,诸君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