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上海的书店相继关闭,诸如此类的消息近来频繁见于报端,实体书店的冬天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已经到来。实体书店倒闭的同时,一种伴随书店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也随之消失。这种说法固然文艺了一些,但却表达了曾经与书店亲密接触的一部分人当前的忧虑。就现状而言,尽管书业本身还在增长,但网络书店的销售增长数十倍于实体书店。实体书店在图书销售终端上的优势地位早已今非昔比。信息时代人们获得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多样,并不局限于书本,更不只局限于纸质书本,相比较于纸质图书多年的毫无变化,电子图书和其阅读终端则日新月异,日趋完善。新旧事物的力量对比也告诉也告诉我们,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也许很快会成为主流,未来关于实体书店的美好回忆或许就只能留存在一代人的脑海中。曾记得,80年代在嘉定清河路新华书店拥有一本新华字典是多么的骄傲,这也成了一代人的回忆。 从几年前实体书店举步维艰、纷纷闭门,到如今上演绝地反击、集体“回春”,实体书店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而这番阅读的“最美风景”又能否延续?仅在几年前,实体书店还接连采取撤退收缩战略,让文化界有识之士纷纷发出“拯救书店”“拯救阅读”的痛心呼声,缘何转眼间已一派生机勃勃景象?经发现,这一轮实体书店复苏,从形态上已经迥异于单纯卖书的传统书店,较之进化了N个版本,且无论从特色、风格、气质、定位上,都有独到之处。不过,实体书店特色虽异,却也有共性,就是从“单纯卖书”转向“文化体验”和“知识分享”,吸引人流积聚人气,成为城市文化的“热点”和“兴奋点”。书店背后的商业理念,已悄然转换为互联网时代的体验经济与分享经济。 作为一个嘉定人,还有另一种方式,那就是进最美图书馆看书,嘉定图书馆建成也有几年了,没出名前抽空会去坐坐,现在美国人评了一个奖就突然火了,每天热闹得像个公园,都不太想去了,良好的阅读氛围被破坏,很多读者对此意见很大。有的读者说,这真可谓“人怕出名,馆怕‘最美’”。在此,仅代表我呼吁大家回归文化本质,共同营造文明、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还图书馆一片清静。 实体书店?网络书店?该怎么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