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淳的生平多有不详,各书官职所述也不尽同。现取最权威的几说法: 一,武昌洪山有庆元初载(1195)赵淳的《东阁赋》,落款为: “将右军河阳赵淳清老识”。 将右军,主力部队中的右军主将,称统制。如岳家军中分左、中、右、前、后、背嵬、水军……共十二个军。 二,在襄阳岘石背有时庆元丁巳(1197)端午日的《程九万诗并记》:“戎帅河阳赵淳清老……” 戎帅,当地各支部队的统帅,又称都统制,都统。 三,赵淳部下赵万年(1168~1209年)的《襄阳守城录》中有: “开禧二年(1206)四月,荆鄂都统赵公淳被命提兵守襄阳。 五日,除京西北路招抚使…… 十一月三日,除公兼知襄阳府……” 路高于府,但路无主官。招抚使负有一路内御敌、平叛、灭贼和招兵之责。知府为地方民事长官,有实权,且也节制地方部队。 四,《宋史》中说到开禧襄阳一战: 开禧二年(1206年),“十一月……乙酉,赵淳焚樊城” 。 开禧三年,“**甲寅,赏守襄阳功” 。 “会弃疾死,(辛弃疾故于1207年10月2日)乃以殿前副都指挥使赵淳为江、淮制置使,复锐意用兵” 。 殿前副都指挥使,即京城禁卫军的副长官。制置使,辖制若干路或府的军事长官。前期兼有节制地方之权。 由上可见,赵淳还是有所升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