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栗子2020 于 2022-2-25 09:55 编辑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立春之后,天气转暖,阳气始发,人体的生理机能、新陈代谢也进入最活跃的时期。而初春昼夜温差大,乍暖还寒,因此在起居、饮食等方面则需要加以调适,以顺应时节。《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顺应天地阴阳之气,适当养生有事半功倍之效。现在虽已过惊蛰,但气温还未明显转暖,天气仍忽冷忽热,所以人们减衣还是要循序渐进。冬季穿了几个月的厚衣服,人体已经适应了这种产热散热的状态。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还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稍不注意就会引发疾病。赶时髦的年轻人早早地露出脚踝更不可取,脚冷就容易让人体受寒感冒,低温也会伤到关节,阻碍气血循环。尤其是女性,寒气从脚踝侵入体内,久而久之还会造成宫寒。 在初春季节,腿脚部是保暖的重点。穿衣要有一定讲究,尽量做到上薄下厚,衣服也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减掉。体质虚弱的人还要特别注意背部保暖,像患有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旦受凉,血管收缩,供血减少,很可能突发心梗,所以应循序渐进减衣。饮食上,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宜“清补”“平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饮食要注意清淡,不宜进食大辛大热的食物,宜多吃山药、小米、红枣、春笋、菠菜、鸡肉、蛋、牛奶等,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的季节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