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墙打通后,饭后散步再也不用‘螺蛳壳里兜圈子’。”2月22日,黄冈市黄州区赤壁街道青砖湖公园小区,道路干净,绿草如茵,居民张武的喜悦之情写在脸上。
青砖湖公园小区是由平均房龄超过30年的5家单位宿舍区“破墙合体”而成。此前,这里因设施老旧、公共空间局促、缺少管理,居民们投诉居住环境差,成为青砖湖社区多年来的一块“心病”。
破墙合体,也曾顾虑重重
“破墙合体”之前,黄州区西湖一路东端北侧,黄冈职院、黄州区禹王财政所、黄冈市市政设施服务中心、黄州区农村财政服务中心、黄州区检察院5家单位宿舍区,自西向东一字排开,一墙之隔,彼此独立。
“这里地势低洼,逢大雨必涝,居民们怨声载道。”张武说,小修小改难以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建排涝泵站。
青砖湖社区党委书记舒文江说,5个宿舍区各自为阵,找不到合适地方建泵站,拆除院墙、共建共享是良策。
“那可不行!”黄冈市市政设施服务中心宿舍区住户张爹爹说,“咱们宿舍区2栋楼42户,都是自己单位人,熟门熟户,有专职门卫,拆掉院墙,安全怎么保障?”
“我们小区只有1栋14户,前后都有场地,停车很方便,合成一个小区,停车位会不会被挤占? ”禹王财政所住户王女士也有担心。
2020年8月,在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征询阶段,这样的顾虑和反对声不少。
“曾经,围墙是一个单位的标志,大门一关,就是自己的一方天地,大家肯定不想拆掉。”这在舒文江的意料之中。
拆墙种绿,环境品质明显提升
“让一让,六尺巷!”连续几个晚上,舒文江来到住户家中,收集意见建议、做思想工作。
舒文江介绍,5个宿舍区206户人家,社区工作人员半个月全部走访完,不少人家拜访了五六次,“有的还托他们亲戚朋友出面一起上门做工作。”
慢慢地,大家“心结”解开了——
“其实拆了围墙,对我们禹王财政所住户也有好处,过去大门窄小,消防车进不来,打通后问题可迎刃而解。”王女士说。
“市政设施服务中心宿舍区的配电房,离我们家太近,围墙拆除后,配电房可以迁建到10多米外的地方。”张爹爹也感受到了好处。
“邻里之间,有什么事好商量,我们单位愿意拿出两层闲置小楼,提供给业委会、物业公司办公。”黄冈职院住户表态。
做通了工作,工程开始了,居民提到的实际诉求一一解决。横亘在5个宿舍区之间的4道2米高围墙被拆除,共腾出24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种上花草树木,打造成小区中心花园;下水道管网重新改造,建起2座每小时排水量300立方米的排涝泵站,过去下雨易涝难题得到彻底解决;重新设置两个大门,规划贯通小区内通道,铺设沥青路面,增设门岗门禁;划定153个停车位,比改造前还多出了53个。
老旧小区改造的变化,居民张武始终看在眼里。“各式景观镶嵌院内,小区环境品质明显提升。”他说,这期间,居民们反映的四大类20多个共性和个性问题全部解决。
打通“心墙”,206户邻里一家亲
拆掉围墙,更要打通小区居民之间的“心墙”。
青砖湖社区以此次改造为契机,推动小区成立综合党支部、业委会,选出热心业主担任楼栋长,打通小区治理的“末梢神经”。黄冈职院干部刘学贵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他上任的头件大事,就是为新家园征名。
“都是一家人啦,再各喊老名不合适;新生的小区一共有9栋楼,过去都喊序号,现在出现多个1栋,容易叫混。”刘学贵说,小区党支部发出“征集令”,由业主提议名称并投票决定。
2020年12月,5家单位宿舍区有了一个共同的新名字——青砖湖公园小区。“因为小区紧挨青砖湖公园,大家都选它。”住户郭福洲说,9栋楼都以“和”字开头命名,他所在的原黄冈职院宿舍区1栋,命名为和泰楼,寓意“家和万事兴、邻和胜亲人”。
在小区党支部带领下,家园共同治理,越来越多居民行动起来:禹王财政所住户范建明,义务承担排涝泵站管理工作;区农村财政服务中心住户何国堤自发护树,给院内花草浇肥施水;郭福洲等党员与困难户结对帮扶,定期打扫楼道卫生、夜间安保巡逻。
去年12月,小区再迎新变化——引进向荣物业公司。“过去走物业自治之路,服务跟不上;想引进物业公司,各单位宿舍区体量小,人家不愿入驻。”刘学贵说。
“现在好了。小区有了管事人,环境越来越好!让我们这些隔墙住了几十年的住户成了一家人,越来越亲!”郭福洲说。
赤壁街道办事处主任郭薇说,以往老旧小区改造大多发生在一个小区内,青砖湖公园小区将5个单位宿舍区合为一体,推倒物理围墙,打通心理围墙、治理围墙,探索了“城市更新”新路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