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居家乐家务 劳动迎春获成长:华中师大外院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通讯员 曾楚航)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为了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1月20日至2月18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了劳动实践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寒假开展家庭劳动等实践活动,以提升其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其劳动观念。
本次活动以文件《关于开展外国语学院2022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为总体指导,以“青春建功新时代,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共包含“返乡见闻”、“劳动实践”、“喜迎冬奥”、“感谢恩师”四大部分内容。在延续往年传统的基础上,依此次活动据防疫局势和时事热点进行了动态调整,以期引导学生在寒假中有重点、有方向地进行劳动实践。文件表示,疫情防控不容懈怠,在此情况下,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双线结合的方法,用互联网为劳动实践赋能,同时严格贯彻疫情防控的要求,立足属地,以个人实践为主开展劳动,此外,还应建立班级寒假健康情况打卡等机制,用动态检测为劳动实践护航。此次活动对四个版块的活动时间、参与人员、要求等实践安排作了具体要求,在劳动实践版块,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宽领域、多方面的劳动实践探索,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体验生活、践行劳育。
居家,既为疫情防控做贡献,也为外院学子感受家庭劳动的乐趣创造了契机。20级法语系的周锦燕享受与家人共同做饭、大扫除的时光,并将这些劳动视为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她直言:“疫情使我对于生活和幸福有了新的看法,幸福就在于珍惜身边人、把握好当下,而劳动正是我践行这种生活态度的方式。”20级英语系的方天玥选择用园艺来充实居家生活,在侍弄花草中,她感悟到劳动是一种传递生命力的方式,花草在她的照料下重现生机,用盎然绿意给世界增添一抹生命的色彩。21级英语系的何雨婷则将精益求精的精神投入到家务中,家庭劳动让她相信只要以认真的态度投入生活,生活也将把认真作为回报成果。20级法语系的王子娜则在柴米油盐中领悟出享受生活的“秘诀”,她说:“做饭需要平心静气,它的每一步都是有条不紊的,每一步都在教你学会等待、把握时间”。在与家人分享菜肴时,王子娜感慨道:“食物的每一缕甜香都在述说着时间的丰厚馈赠、生活的点滴幸运与可期可盼,劳动更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生活的温柔。”
当春节与劳动相遇,二者相得益彰,春节为劳动的意义锦上添花,外院学子则用劳动迎接春节的到来。19级日语系的张玉琪和爸妈一起准备年夜饭,忙而不乱,配合默契。她感慨道:“这顿年夜饭普通而不平凡,因为这是属于我和家人之间的独特记忆,是久别重逢后的温馨团圆,更是我们劳动的果实。”19级英语系的郑祾婧则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增添家中的“年味”,她亲手制作了家中的红灯笼,“当灯笼亮起来时,我不仅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更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成就感”,郑祾婧笑称。老家的小菜园也是外院学子发挥的场所,20级英语系的李晨阳在奶奶的指导下松土筑垄、栽种菜秧,在种植中观察与思考,在新年许下关于丰收和成长的愿望。“我不仅感受到了从拿一支笔到握一把铲的转变,更在劳动中体会到乐收获的喜悦”,李晨阳表示。春节前,19级西语系的白玉洁走上街道参与到街面初雪工作中,她认为,作为青年,在受益于他人的劳动成果时,也当思考用自身劳动将这果实之树浇灌壮大。
外院学子的劳动场景,从不只局限于方寸之间,而是遍布街市每个角落。从小小的阳台到田园的菜垄,都有他们劳动实践的身影。在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外院学子积极探索家庭劳动、生产劳动与服务性劳动等多样化的实践,不掩光热,未困手脚,将生活变成了劳动实践的大舞台,也将劳动变成了观察生活的钥匙,变成了推动自身进步、家庭进步、社会进步的马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