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14年,楚成王之孙楚庄王即位,楚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到来。楚庄王刚即位时,楚国内有叛乱滋扰、外有强晋紧逼,而庄王却沉溺酒色不理朝政,并下令诸臣“有敢谏者死无赦”,有大臣借隐语问庄王:有鸟三年不飞也不鸣叫,是什么鸟?庄王回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这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数月后,庄王如故,大臣苏从以死进谏,庄王由此辨别了大臣的忠贤奸佞,遂起用了数百贤臣,同时也诛杀了数百佞臣,楚国上下无不欢呼雀跃。 除此之外,庄王还立樊姬为王后。樊姬曾多次劝谏庄王需勤于理政,不要沉溺于狩猎和酒色,庄王总听不进去,樊姬便绝食禽兽之肉,令庄王内心多有触动,如今庄王将发愤图强,樊姬成为王后自然是情理之中。王后樊姬之贤惠不仅于此,更因向王阐述“忠贤”之道使得贤臣被举荐而被后世君王奉为选择王后的参照。庄王亲政后宠幸令尹虞丘子,认为虞丘子是难得的忠贤之臣,樊姬听到后却不苟同,还以自身管理后宫做了例证说明。樊姬多年来为庄王四处寻找贤德美女,还认为其中有两位的贤德超过了自己,这是为了不能让自己专享庄王的宠爱,而更好地服务于庄王。反观虞丘子,举荐之人都是自家子弟,也未罢黜不贤之人,樊姬认为这是“蔽君而塞贤路”,并认为“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故不苟同庄王的观点。庄王听后大悦,遂将樊姬所说转述虞丘子,虞丘子听后感到非常惭愧,于是向庄王推荐了孙叔敖担任令尹,自己辞职告退。汉朝刘向所著的《列女传》收录了此事,还写道:“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孙叔敖出任令尹前已花数年时间为楚国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期思陂,是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担任令尹后,孙叔敖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宽政严法,使楚国国力大增,为庄王北上争霸奠定了基础。之后,楚庄王率楚军经邲(bì)之战大胜晋国,一雪城濮战役之耻,称霸天下。有史家评说楚庄王称霸赖于“樊姬内助,孙叔外辅”,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楚庄王自身的不凡。 他不忘忧患。《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庄王自伐灭庸国后,没有一天不以民生不易不能懈怠、祸患总是不可预料的来训导他的人民;没有一天不以胜利是不可长久确保的、商纣王有百次胜利但终归战败而死来训诫他的军队;不断以祖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国精神激励所有人。因此,与晋军对峙时,晋军中即有人提出:这样的楚国现在是无法战胜的,不要与之为敌。不战即令敌人胆怯,如此强大的力量正是因楚庄王无日不以忧患训导国人才形成的。 他善于纳谏。庄王曾认为楚国的货币太轻小了,便将货币更换为大币,而百姓在使用中却非常不便,交易受到影响引发了市场混乱,管理市场的官员向令尹孙叔敖汇报了情况,孙叔敖当即决定恢复原来的币制,之后孙叔敖又向庄王说明情况请求恢复原来的币制,果然得到了庄王的同意。《史记》还记载了优孟哭马谏庄王一事。庄王甚爱一匹马,乃至给它穿上华丽的衣服,以枣脯饲养,后来这匹马因肥胖而死,庄王竟要大臣为马治丧,还要以大夫之礼厚葬,群臣反对,庄王怒令:谁再反对就以死论处。优孟本是楚国有名的歌舞艺人,听说此事入殿向庄王大哭,庄王不解,优孟答:我堂堂楚国,怎么能屈以大夫之礼葬大王的爱马,应该以君王之礼埋葬,还要用美玉做棺材、用贵重木材做题凑,征调士兵挖掘墓穴,命令老少都来背土筑坟,建造祠庙让各国来祭奠,好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贱人而贵马。庄王幡然醒悟,最后听从优孟的建议,让庖厨把爱马做成了美味。与常见的事前商议时纳谏不同,庄王的可贵在于自己犯错之后不回避错误而纳谏改正。 他心存仁德。宋杀楚过路使者,庄王率军伐宋,长久围困宋都城致使宋人易子相食,宋大臣华元出城谈判告知以实情,庄王赞其为君子,遂罢兵,宋也真心臣服。庄王还因先灭陈而又复陈被后世推崇“仁”的孔子赞颂:“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庄王伐陈是因陈国内部动乱国君被杀而出兵平乱,之后又凭武力灭陈置县。楚国大臣申叔因此问庄王:有人牵牛不小心践踏了禾苗,田主就要把牛据为己有,这是不是过分了?我们伐陈本是义举,现在却灭陈置县据为己有,以后还怎样令诸侯各国真正服从呢?庄王听后立即恢复了陈国,从此陈国一直甘心附属于楚国。众所周知庄王曾“问鼎中原”,世人只将此视为强霸雄威,而不解其后实乃仁德所至。其时庄王陈兵周郊演阅,虽不至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夺鼎,但庄王认为楚国“折钩之喙,足可为九鼎”,可在问鼎后,王孙满告诉庄王“在德不在鼎,轻重未可问”,庄王便下令撤军。庄王问的妙,妙在问的霸气外露,王孙满答的妙,妙在答的礼智俱有,但他们共同演绎的却是“仁德”。所谓渔夫识鱼,樵夫识木,仁德亦是如此,庄王如是。不仅于地位高贵的诸侯,庄王对其臣民更是广施仁德。《说苑·复恩》和《韩诗外传》都记载了“绝缨之宴”一事。庄王与诸大臣饮酒欢谈,日暮酒酣,突然风吹灭了烛灯,有大臣趁机拉了下庄王爱姬的衣服,爱姬也顺手将该大臣帽缨扯了下来,并交给庄王要求惩办。庄王认为此时大家均已醉酒,再说也仅是拉了一下未有太过分举动,便下令所有人在点灯前把帽缨都取下来,不予追究。该大臣感恩图报,后在战场上不畏生死为庄王屡立战功。《渚宫旧事》记载:楚国降雪,庄王披着皮裘衣仍感觉到冷,马上想到肯定还有很多无粮无衣的百姓更冷,立即下令让人巡视,赈济百姓,诸侯各国听说这件事后更加敬服庄王。庄王一朝灭国数十个,岂止是只因楚国有雄霸之力!千秋岁月,时至今日,其仁、其义、其修、其德仍令我辈企之而不及。 他严行法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庄王曾定下茅门之法:群臣大夫诸公子入朝,如有马车践踏屋檐下的沟槽,守门官应断其车辕,斩其驾车人。一日太子因急事入朝而违法,守门官严格执行了法规,太子入朝见庄王请求诛杀守门官,庄王不但没有答应,还训斥太子应该严格守法。“茅门立法”也成为后世严格执法的典范,被写入诸多启蒙书籍。借韩非子一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尽览历朝历代哪个不制法、行法,可几人知法不在严宽、多少,而在人知思从、奉行!君王以身作则,不避私情,标准不二,何有民不服、不从。如此为君,“守门官”大幸,“楚国”大幸。庄王何止一代君王典范! 他察己自律。《渚宫旧事》记载庄王因“天不见妖,地不出孽”而向上天祈祷,祈求上天不要忘记他这个寡德的人,要给他一些警示。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求盛世平安、不求长命永生、不求天授大任的君王!一个楚庄王,要让多少自诩神圣、妄自尊大、文过饰非、好大喜功的帝王公侯无地自容。《渚宫旧事》还记载大臣子佩请庄王登荆台赏景,庄王却不去,原因是庄王听说从荆台向下观景,能使人忘却年老和死亡,庄王认为自己德行浅薄,不能承受这样的享受。还是楚庄王,又要让多少贪图安逸而追逐金钱、炫耀出行而走马景色、彰显名位而极尽排场的市井小民汗颜羞愧。庄王之操行品德令人仰止慨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