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这一处,家家户户晒梅干菜的时节到啦
钱
钱报网
6小时前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章然摄影傅灿良
当今年的第一只鸬鹚飞到西湖边的时候,杭州人知道秋天近了。
当运河边翻丝绵的桐乡四姐妹在桂花树下支起摊子的时候,杭州人的冬天就不远了。

当菜场里灌香肠的队伍长长长,钱塘江边大麦烧的香气氤氲起来,茅家埠的冬腌菜开始踩起来,各家各户的窗台上酱鸭酱肉挂起来的时候,过春节也快了……
自然、气候、风物,总在它该来的时候来,和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们一起,成就了一座城市某一方面的气质。
这些物候以及背后的人,是杭州最生活的一部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的“小时风物志”,想带你看活泼泼的这城市(小时风物志,带你看活泼泼的杭州)。

今天(2月28日),2月的最后一天,小时风物志走进萧山所前镇的山里王村。
阳光明媚,水面反射出一圈圈光影。
村里农户们正在河边清洗碧嫩的芥菜。
在流动的河水中,芥菜一荡一荡地舒展开修长的身姿,河流、芥菜、阳光杂糅一起,春日万物复苏的美好气息扑面而来。
挂着水滴的芥菜,再经过一遍人工梳理,就一排排挂到栏杆上。绿油油的芥菜配上村里蓝蓝的天,均匀沐浴着阳光。
春天来了。
对于萧山所前人来说,晒芥菜是初春的一件大事。
这是所前人做梅干菜的原料。
从菜地里摘回来的芥菜,保留根部,通过流动的河水将表面的泥沙带走。
清洗干净之后,就是等2月底3月初的好天气进行晾晒。
晾晒的方式场地要求很简单,但需要当天的太阳足够热烈。
“只要把表面的水分晒干,芥菜晒到稍微有些发瘪发蔫就可以收回来了,不用晒到太干,大约晒掉30%-40%的水分。”农户们把经过“日光浴”后收回来的芥菜堆起来。
此时,芥菜的表面已经有点微微发黄。

芥菜收回来后切碎,不用特别碎,稍微切两下就可以了。
剩下的风物转变,秘诀都是食盐的调量。
切碎的芥菜放在一个大盆中,往里加入适量食盐,量多少根据菜多少来决定,500克菜加入大约30克食盐,以此叠加。
食盐放入之后,用手揉搓一下。
有经验的农户的揉搓是很有灵性的。“不能太用力,也不要揉过头,否则菜叶很容易被揉烂,要慢慢揉。”揉到用力一捏,菜叶能挤出一点点水分,就可以了。
之后,把菜压紧实,在表面盖上一层保鲜膜,上面压个脸盆,脸盆中装满水,或者是其它重物,就这样压着腌制3天左右。
腌制好的芥菜颜色已经发生了改变。
“再把它挤干水分,再晒一次,挤干水分的芥菜放在竹篾制品上,将它摊开晾晒。”晒的过程中,梅干菜的颜色会慢慢变深,随着水分蒸发,体积也会越来越小,梅干菜晒到七八分干的时候,就可以收回来。

最后一步,是把收回来的梅干菜放在蒸屉上,冷水上锅蒸。
有经验的农户说,“蒸过之后梅干菜的颜色会变更黑,也会更香,等到以后吃的时候,梅干菜会更软,更好吃。”
蒸过之后再继续晾晒,这个时候要就要把梅干菜完全晒干。
“晒干的梅干菜颜色乌黑,装在保鲜袋或者其它密封袋,密封保存,可以多套几个袋子,能保存好几年都不会坏。”
2月底3月初是晒梅干菜的最好时机,家家户户都会趁着风和日丽,拿着簸箕出来晒,就像赶每年一度的盛会。
水乡生活的仪式感油然而生。

梅干菜虽黑,却是浙江人从小吃到大的“白月光”,是很多浙江美食的灵魂,比如梅干菜扣肉、梅干菜饼……
霉干菜自吃或送亲朋都好。
滋味尽在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