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516|回复: 0

撒一把文学的种子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150

主题

151

帖子

258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58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2-3-7 15: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撒一把文学的种子
武汉市新洲四中 罗相和

    一本红色封面的书,放在我的办公桌子上,端端正正的。
    这是谁的书?
这是谁送的书?
这是谁送给谁的书?
我拿起来一看,是莫言的《蛙》,这本书是中国作家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这红书已经成为中国的畅销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的百年梦想,我曾经对学生郑重宣布,我为莫言而高兴,我为中国而欢乐,我为自己而兴奋。这是中国文学梦走出世界的第一大步,也是我这个文学爱好者最美好心愿的第一次庄重表达。
但是,这本书为何在我桌子上呢?是谁放错了,还是怎么了?
我不知道。
有几个老师过来一看,都说不知道,不清楚。老师办公室一般不锁门,学生要来送作业本、试卷什么的,随进随出。这书应该是在午睡时,老师们都不在办公室时,学生送来的,或者某个老师送来的。这是一本崭新的红书,无论封面、封二、封底都没有写名字,也没有一个赠送之类的言辞,不知道为什么放在我的办公桌上?
我把这书放在办公室桌子上好多天,一直没有人来认领。
红艳艳的封面,很显眼,我喜欢红色,那是血液的颜色,叫人兴奋,使人快乐,促人甜蜜。
我们办公室都是语文老师,很多人早就拥有这本书籍,只是我还没有,但是不久之前,我借来一本书,已经阅读完了,感到很好,我就把自己的阅读体会、收获、感想跟学生分享过,讲述过,讨论过,学生们很感兴趣。
可惜,我们学校倒是有图书阅览室,但是只对老师开放,学生是无缘无份的。
那么,应该是我现在的学生送来的书籍,因为,我每年、每届都会赠送给学生好几本书,如竞赛获奖,如考试获胜等等,我以送书作为师生之间最高的礼遇,我还自己开办班级图书阅览角,有一百多本书,多是文学方面的,都是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我们学校每半个月放假一次,我就让学生把我的书籍带回家去阅读,做好笔记,带来我检查,这样已经有好几年了。不过,现在这届学生已经到了高三,就没有再给他们读,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高考在即,师生都奔赴题海畅游,无暇顾及文学。
在高一高二时候,我与学生一起做了一些关于文学的事情。
还在高一时候,在开放大学(电大系统承办)搞的全民读书活动中,我班学生王漫蔓、江亚琴、何娟、吴永杰的作文获奖,我本人的写作也获奖,并且被湖北电大网络通报表扬。
学生蔡玲同学获得“楚才杯”作文赛二等奖。
因为作文教学扎实,学校团刊2013年第一期《起航》为我带的两个班高二(15)班,高二(16)班出专刊,登载任玲发表于《武汉晚报》的文章《老师》,还有高二(16)班学生写的信条,以及两个班学生梅女豪的《十五月亮的背面》,李青锋的《露珠折射的美》,王静、梅颖的《度量美》,熊娜的《美丽照国》,王加彬的《凋零在风中的美》,方瑶的《落叶彩赋》。
高三时候,我带的班级有五位学生作文参加《语文报》主办的“我的中国梦”作文大赛获奖,他们是吕琛《青春梦》,熊娜《荆棘路上求学梦》,蔡明《影子的告别》,黄绿兰《梦之花蕊》,蔡玲《一棵树的梦》。
最后,还有三名学生获得开放大学作文大赛奖励,其中李雷获得一等奖,全国一共只有三个一等奖,她是代表湖北领奖的。
这些学生,我带着他们一起照了相,相片过了塑,可以永久保存,我没有要学生出钱,是我想大家一起高兴,留作纪念。
那么,这书,或许是往届的学生送的。
记得有一届学生阅读我的书籍,有一次不见了好几本书,我曾经感叹,开办班级图书角以来,一直没有损失过书籍,这一次是怎么了?我的语文课代表一般很负责,每一次借出的书籍,他都有登记,不过不是写书籍名称,而是借出书本数,所以多数时候,如果没有清理,我并不知道损失的是哪一本书。而且,我有几个愚笨的想法。一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二是孔乙己说了窃书不为偷,三是偷书的人是好学生。
我的书籍因为免费借给学生看,所以书一般不会少,而往往会多了。因为学生损坏了书籍,就会自己赔上一本书,往往他们赔的书籍比我的原书的价格还贵一些。还有一些老师,知道我在做这个公益事业,就主动把他们的书籍、杂志、报纸赠送给我,丰富了我的图书角。
像喜欢传统文化的李纪文老师,转送我很多思想品德、古文化典籍方面的书籍。
还有读大学的学生,如读武大的黄本霞,在毕业前夕,到大学生旧书市场淘书,一次购买一大推,辗转送来,作为中学生阅读资料。
是的,这些送书给我的学生,从来没有一个人在书本上写下自己的大名,这是书籍传递带来文化传承的良性互动。
那么这本书,应该是知道这些读书故事的人送来的。
小时候,我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人,喜欢一个人静思默想,喜欢一个人独往独来,喜欢一个人深居简出。那时候,我已经拥有很多图书了,都是连环画,我按照古人的要求,束之高阁。因为妈妈对我说,书包要放在香案上,书籍是神圣的,我没有谋面的外公曾经是私塾先生,是他这样教导妈妈的。
我的书籍,都是藏在阁楼之上,那里有一只纸箱子,我们家里穷,没有木箱子,这是最好的纸箱子,外面好像上了油光,纸质特别硬。我有二三十本连环画,《鸡毛信》、《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铁道游击队》、《一只驳壳枪》、《地雷战》、《地道战》、《沙家浜》、《奇袭白虎团》、《三个火枪手》、《艳阳天》等等,多是战争题材的小人书。
这些书籍,藏在木板楼上,有好多年,虽然我读小学的时候,敬爱的罗相录老师给我们开办了班级图书角,但是我看见别人不爱读书,轮到他们观看的时候,把书籍随便一丢;不爱惜书籍,随便把书页撕掉当做手纸,我恨死他们了,所以,我的书籍是坚决不给这些人看。
但是一个要去当兵的人,我的堂哥打破了我的规矩,他把我的书籍借走了。那时候,他即将到部队去,穿着没有领章、帽徽的草绿色军服,他知道我有书籍,借去看,我全部都借给他了。
小时候,我的理想也是当兵,可惜,被他抢了先。
堂哥是一个喜欢出蛮力的人,但是,一到部队就上前线,他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他变得机灵、巧妙,在战争中荣立三等功,而且被部队提拔做了军医。
原来书籍还有这样的好处。
或者,这本书是一个偷偷喜欢文学的学生送的吧?
这一届学生,我是从高一带到高三,每一年都要分班,开始是文理科分班,我带了一年的学生,作文获得学校奖励的几个学生,都分到了其他班级。我接手的新班级又是要从基点开始,培养学生们对文学的喜好,后来有一个学生获得了“楚才杯”作文赛二等奖,还有几个学生获得了开放大学的奖励,但是到了高三,一分重点班,他们都星散了,没有一个在我教的班级,到了高三,通过多种努力,又有几个学生作品在《帅作文》发表,还获得了稿费,虽然不是很多,但是都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得到稿费的。
是不是这些学生偷偷送给我的,问了好几个,都说不是。我也愚笨,学生不写名字,就是不想让我知道他是谁,为什么送。
对了,我差一点忘记了,曾经有几个学生,成绩很差,学习态度很不好,要么在教室里就玩手机,要么就溜进厕所里抽烟。有几次,我把他们堵在苍蝇飞、蛆虫爬、臭气熏天的五谷轮回之所,一顿好批评。我要他们读书,他们当时还有怒气,过后不久,其中一个学生写作能力还好,写的检讨书,感情充沛,诉说着老师对他的不公正待遇,我看完了很感动,想打印出来,发给同学学习,但是他说不行,要我为他保留一点面子。会不会是他送来的书,因为他们这些人一出校门什么都好了,回头来看望老师,还送水果、香烟,我没有收,但是他们借故事书看,我还是很高兴的。
曾经,我带着学生一起游历学校的几个花园,跟学生交心谈心,说到自己的过去,因为眼睛比别人多两片镜子,所以不可能当兵,我们七个玩泥巴长大的要好的同学相邀一起搞文学,搞了不几年,就被生活改变了,一个人读大学,后来以数人民币为乐;一个人务农,以修理地球为业;三个人学“博士”,以成就家具为乐,两个人教书,以做孩子王为乐。我是教书,但是我一个人依然对文学情有独钟,乐此不疲,后来懂得了,文学是高雅、大气的事业,不是一代人所能够成功的,怎么办?
作为一个老师,我很久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是自己在跟不同对手较量、交流、拼搏中,我悟出来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为人处世就是要扬长避短,打磨自己的独特个人能力。
我的长处在哪里?
我教语文,语文是语言文字,也是语言文学,很多课文,就是千古文学名篇、现当代文学名家名作,我的长处就是把自己热爱的、醉心的东西传递给学生。怎么传递?读书。
对了,我的文学书籍,我的读书经验,我的读书体会,都可以提供给学生,作为一种课堂之外的有益补充与生活中的有效补课。
我乐意把自己的所得与学生一起分享。学生就从我的口中、行动中、思想中获得了新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他们也成为书籍的热爱者。走路想着书,吃饭望着书,睡觉抱着书,走亲戚借着书,同学一起谈着书。
我希望自己为人作嫁,为成就家乡的文学事业,为成就家乡的文化事业,我要撒一把文学的种子。
我希望能够撒豆成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