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27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2-3-27 18: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乡里有一种“小河”叫台涧沟
平原水乡,有种“小河”叫台涧沟。米把宽,米把深,长度就没法说准确了,夸张一点说,“万里长江万里长”吧。可以用来浇地灌水,也可以用来给鱼虾池降温加水。七八月份,温度高,鱼虾池稍微不注意就会泛塘。那些翻在塘面上的一片鱼虾的“白色”“黑色”,就是鱼塘主人悄悄的“黯伤”。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只能加紧从河里抽水换水,增加氧气量,日夜不停。如果说河流是一条命脉,台涧沟就是一条血管。同时也是水乡小儿子们学会游泳、“无师自通”的地方。
河网湖区水多危险大,让小孩子学会游泳,首先一条是性命无忧,再来谈亲近大自然,再来谈学会生存本领。
老荆如此,老荆的儿子如此,老荆的孙子也应该如此。
老荆将牛赶下台涧沟淘水,像在河流中筑了一条漫流坝。水面抬高起来,加宽了一点,有了游泳水道的模样。
老荆以身示范,先下了水,紧接着招呼都都。“下来呀,快下来。”
都都被好奇心牵扯,又还不具备勇气,犹犹豫豫。“妈妈从来不让我沾河水,怕我淹水。”
老荆说:“别怕,下来就行。水不深,只齐腰这里。只当洗个澡。”
用浴缸洗澡,都都用过。这样大的“浴缸”,这么大的水流,都都没见过。
都都挨挨擦擦将脚伸到了水边。老荆伸手一拽,就拖进了水里。
都都害怕地惊叫了一声,随即一阵水凉包裹全身。驱走暑气体热,消除心慌恐惧,迎来清爽惬意。
都都在水中立起身杆,水流刷刷急促而过,仿佛有一种自动搓洗汗泥的功能。
老荆教都都游泳,伸出双手,托住都都,平放在水面上,一托一放,让都都一浮一沉,亲自体验水的浮力。
都都不得要领,呛了几口水。都都害怕了,想上岸。
老荆说:“没事,呛几口水很正常。不呛水不叫学游泳。”
学了几天,都都可以游出一两米远了。
爷孙俩每天结束时,都是抽水的人发觉水流不畅,顺着台涧沟查寻过来。
老荆看到了,就喊:“快跑,都都,有人赶过来了。”
于是,都都跑,老荆跑,一条水牛跟着跑。在乡村小道上,是难得一见的场景。
每天如此,都都学会游泳了。一口气“逃跑”的距离一天比一天远了,腿脚一天比一天快起来。快过老荆,跟水牛有得一比了。
老荆时常在后面喊:“等等我。”
有了基础,都都胆量陡添,敢下河里去学游泳了。
河网湖区里的水,在都都面前,不再是让他恐惧的“水兽”。
有一天,都都突然喊肚子痛。
老荆问:“哪里痛?”
“这里。”都都一指胁下。
老荆按了按都都的肚皮,硬鼓鼓的。“没事,是你吃豌豆太吃多了,肚子作胀。多跑动两圈,放两个屁就行了。”
都都说:“怎么没事呢?我每次肚子痛,爸爸都会带我上医院挂吊针。”
老荆说:“不用上医院。”
都都感觉到委屈,拿了老荆的手机跟爸爸妈妈“投告”。
老荆的儿子责怪老荆,“怎么说不用上医院呢?赶快把都都送到医院去吧。”
老荆拗不过儿子,准备送都都到村里的卫生室去看看。
都都说:“肚子痛,走不了。”
老荆说:“那我们骑着牛去。”
这两天放牛,都都学会了骑牛背,骑出了“瘾头”。“可以。”
都都骑上牛背。老荆牵着牛走得比较快。水牛得儿得儿颠簸得比较厉害。
都都喊:“爷爷你慢点,我肚子痛呢。”
老荆说:“不能慢,慢的话,医生要下班了。来,爷爷教你两句歌谣,跟着爷爷喊,负责你肚子就不痛了。”
“什么歌谣?”
“小麦一条槽,打屁像烧窑。豌豆两块板,打屁像牛喊。”
都都笑起来,怕丑,没有喊。
老荆说:“喊出来,这里又没有别人,喊吧!”
都都前后瞄了瞄,真的没人,就大胆地喊起来。“小麦一条槽……”
走着颠着喊着,只听得牛背上“轰嗵”一响。
老荆故意问:“什么声音?”
都都说:“爷爷,我放了个响屁。”
“好……那就继续放,多放两个。”
都都又“轰嗵轰嗵”来了几炮。
老荆停下,问都都,“肚子还痛吗?”
都都说:“不痛了。”
“那我们就回去吧?”
“回去喽……”都都手拍牛屁股,“驾!”
爷孙俩都骑上牛背,晃悠晃悠,打道回府。
村路上,风吹杨柳,枝动影飘。
路上有人跟老荆打过招呼,会回过头来继续盯着爷孙俩看一阵,跟着高兴一阵。
现在,很少看到这种骑在牛背上进村出庄的光景了。多看一会,也是一种甜美回味。
四、耕整禾场比种田的工序还要多
种田收获的是稻子,收获的是棉花、白鲢、鲤鲫和龙虾。耕整禾场同样也有重要收获:平坦、结实和光滑,同时还有开阔、宽正、开心与快乐。
所以,耕整禾场的工序比种田还要多,还要复杂,还要新鲜。有的城里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听说过,更不谈看到过。
它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但至少有了解,有经历,才算见多识广。
它也不是说今天想耕整就能耕整的,还要看天道,看太阳。
先要望一场雨,一场刚刚好的大雨。让禾场吃饱喝足,松开紧绷绷的身体,然后才能下犁翻耕。
平原上,雨水不缺,下合适的雨水却很稀缺。老荆天天在望,都都来了之后,更是当务之急。都都走城市路习惯了,走乡村路摔了几跤。他问爷爷:“什么时候能把禾场整平啦?”
老荆总是说:“快了,就这两天。”
老荆每天早起看云,基本上能准确判断。什么时候下大雨,什么时候下大雨之后,是一连串的晴天。只有这种天道才符合耕整禾场的要求。
不然,看不准就糟了。雨水接连几天的话,会将泥土泡融,半个月晒不干,基本上得再来一遍。如果雨水没吃透,翻耕起来费劲不说,泥块会像石头一样坚硬。铁锹铲上去会冒出火花,石磙辗上去会抛抛地滑过去。
等了许多日,老荆终于看清火候到了。西边天空黑压压地压过来厚厚的雨云,像一座座魔幻的快速生长的大山一样,直往头顶而来。
老荆喊:“都都快跑,暴雨来了。”
都都看到头顶还在冒太阳,问老荆:“是你说的,出太阳,下白雨,下去下来没得雨。怎么又要跑呢?”
“这次不同。下暴雨,来不及,当头浇个落汤鸡。快跑。”
都都不再犹豫,撒开腿脚猛往家里跑。暴雨撵着都都的脚后跟砸了下来。
老荆跑得慢,浑身淋透,真成了落汤鸡。
老荆是老皮,栉风沐雨习惯了。如果是都都受热雨凉背心,有可能会感冒——不过也不能武断地这么说,都都经过这个把月的锻炼,身体棒多了。
这场暴雨,很有点像是为了完成老荆的心愿过来帮忙的。禾场滋润得差不多了,暴雨便飘向了别处,天擦黑了。水分经过一夜均匀散布,土壤会发软起泡。明天早晨翻耕时,会像划豆腐一样轻快。
第二天一早,老荆乘都都还在睡觉,他使牛很快将禾场翻耕完毕。
耕禾场,不像耕田,不能一垄一垄耕,要全部朝中间转转地耕。这样才会有一个中间高、四方低、好沥水的形状。这是个细活,讲经验,一般人用肉眼难以看清,只有下雨才能“检测”出来。如果是蹩脚师傅耕整出来的禾场,中间就容易“卧水”。
红红的太阳照常升起,火扑扑的热力如愿撒过来,落在散坷坷的泥土上,蒸发出泥土多余的墒情。
土壤的颜色,从褐黄色变成白坦色。像盐碱地上的白霜一样,越来越多。
老荆在几个角落用脚踢了一下,土坷垃呈粉末状散布开来。这就是上双齿耙的标准。
老荆给牛梏上枙头,在双齿耙两根横档间,安装好一个泥箱。平时装些泥土压耙,这一次可以把都都当成泥土用上了。老荆喊:“都都……快出来,跟我压耙了。”
“哎……来了。”都都欢快地跳进泥箱,双手抓在一根固定绳上。
老荆牵着一根长长的牛绳,站在禾场中间,赶着牛,圈圈地耙。像这样,不用跟在牛屁股后面走,劳累腿脚。
都都蹲在泥箱里,重量正合适。如果老荆站上去,重量偏大,效果没得都都好。
都都坐着“牛爬车”,开心不完。他从来没有玩过这么大的一个“玩具”。
后面还有许多程序,比如说,挂树枝拖灰磙,拖竹席浇水,铺稻草收浆……都都均参与过,记忆深刻。
一晃,两个月的暑假就要过去,儿子媳妇来接都都。
媳妇一看见都都,吓了一跳,“怎么晒得这么黑了?”
老荆说:“他天天跟我放牛,哪有不黑的?”
儿子打圆场,“儿子伢,黑一点好看。我小时候比他还黑些!”
媳妇说:“回去跟他好好检查一下身体,看看有没有沾染血吸虫病。”
老荆说:“这就不用担心了,血吸虫早就绝迹了。”
跟老荆一起生活了两个月,都都的变化比较大。尽管媳妇不太认同,但是都都很开心,老荆很开心。
都都说:“爷爷,我放寒假了,还会再来的。”
老荆说:“爷爷欢迎你来。腊月里还会有更多好吃的好玩的。”
既然老荆跟都都许下了承诺,以后的日子,就得挖空心思为都都准备些什么了。
七月八月,是耕整禾场的好时机。
七月八月之后,稻子熟了,棉花上桃了,鱼虾可以捕捞了。
收获季节眨眼就要来临,人们脸上的笑,已经看着看着绷不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