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1957|回复: 0

我党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伟大尝试 ——记湘鄂西邓家庙红军总医院

[复制链接]
来自
河南
精华
1

3

主题

6

帖子

20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20

IP属地: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河南省郑州市 2022-5-3 12: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党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伟大尝试

——记湘鄂西邓家庙红军总医院


文/任茂礼


192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巩固根据地的方法:第一是修筑完备的工事;第二是储备充足的粮食;第三是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

贺龙、周逸群领导的湘鄂西苏区红军,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同强大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环境里,战斗的激烈,环境的恶劣,不断出现大量伤病员,常致部队骤然减员,影响到革命斗争的胜利。而湘鄂西邓家庙红军总医院的建立,为洪湖苏区革命斗争,救死扶伤,保护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艰苦卓绝,提供不可或缺的医疗卫生保障,是我们党大革命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伟大尝试。

贺龙在湘鄂西


邓家庙,位于监利市汴河镇剅口街东郊,洪湖西岸,四面环水,有邓家庙、回龙寺等建筑,易守难攻。1928年1月,贺龙察看剅口地形时对周逸群说:“这一带像水泊梁山,将来我们要是在这里安营扎寨,敌人纵有千军万马,也奈何我们不得。”

1927年10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五军在柳蚌湖(属今汴河镇)成立,下辖一、二师,萧仁鹄任军长,邓赤中、熊传藻分别任一、二师师长。是月,创建回龙寺工农诊所,初有中医3人,负责人张玉清。

1928年1月,贺龙、周逸群中共中央指示,来监利开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月25日,公安、石首、监利三县游击队汇集于监利下车湾,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十九路军,贺龙任总指挥,发动声势浩大的荆江两岸的年关暴动,拉开了洪湖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序幕。3月,沙岗工农医院与回龙寺工农诊所合并,成立邓家庙工农医院。医务人员发展到20多人,院长章本智,政委杨锦堂。

1929年6月,鄂西游击大队在剅口三屋墩整编,扩编为洪湖游击总队,周逸群任总队长,段德昌任参谋长,下辖2个大队,1000余人。鄂西特委改邓家庙工农医院为红军医院,院长毛镜湖,政委韩正鹏。其时,上海、武汉的地下党组织派来一批内、外科医生,随带一些药品、器械;鄂西特委又动员一批倾向革命的私人医生,如李谷生、李卓菊等来院参加工作。

1930年2 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在监利汪家桥成立,孙德清任军长,周逸群任政委。下辖3个纵队,第一纵队长段德昌,政治委员王鹤;第二纵队长段玉林,政治委员许光达;第三纵队在长阳县境。全军约7000余人。同年7月,邓家庙红军医院改名洪湖后方医院。是年冬整编后,改称第一后方医院,院长李谷生,政委赵治东。

湘鄂西邓家庙红军总医院旧址


1930年7月,奉党中央之命,贺龙率红四军主力东进,同周逸群、段德昌领导的红六军在公安胜利会师,后到普济观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前委书记,孙德清任参谋长,柳直荀任政治部主任,全军共一万余人。军团首长十分重视部队的卫生工作。武汉地下党相继派出医务人员来军中工作,又以重金聘请了一批中医和西医到根据地来,加强了苏区和红军医务力量。

红二军团成立后,在临时医院成立了军医讲习所,有计划地从部队抽调了一批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战士进讲习所学习,然后将他们分配到主力部队中,加强了红军的医疗卫生工作。同年9月下旬,红二军团攻克监利。第二天,贺龙、段德昌亲自到临时医院看望伤病员,并同医务人员进行了座谈。贺龙对大家说:“根据地有了发展,但敌人不会甘心失败,斗争将更加艰苦。主力部队要经常打仗,因此要建立精干的野战医院随军行动,还要搞后方医院。这两头都要搞好。”贺龙亲自批给临时医院两万块大洋,送去了四十余匹骡马,挑选了80余名知识青年成立了医训队、看护队,还派去几位有能力的管理人员,成立了野战医院,加强了后方医院。前者由张典吾任院长,后者由李谷生任院长。自此,红二军团医疗系统正式分为前方和后方两个部分。

是年8月,洪湖后方医院军医讲习所开始招收学员,为红军培养了医生70余名,药剂士、护士200多人。训练班分医务队和看护队,学员从部队中选调,随军行动,边干边学。贺总还亲自同训练班的学员谈话,要求大家不怕苦,不怕死,战场上抢救伤员要奋不顾身,学习医务、看护技术要下功夫。每到休整时,学员到病房上课,由医生针对伤病员的治疗授课,边学习边操作。完成任务后,还要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学习药物知识,诊病给药,刻印伤病员登记表、伤票、处方签、病历表、残废证、阵亡登记表等等。训练班经常开展评教评学,互相帮助,定期考核。

同年10月,湘鄂西第二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颁布的《优待红军家属及抚恤伤亡实施条例》,规定“各县政府应开办伤兵医院,收容受伤红军战士”。此后,苏区各地医院有了较大的发展。

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党和红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力更生,因陋就简。买不到医疗器械药品,便就地取材,用竹片子做镊子、软膏刀,用杉木板做正骨护木,用木板制做换药方盘和大小便器,用土布、棉被里子、棉花消毒漂洗后代替纱布和药棉,用食盐代替消毒用的酒精。后方医院还广采民间验方,采集中草药,设立简易制药小作坊,自制膏、丸、散、丹等中成药品。这些药品对治疗陈旧性伤口化脓、感染以及肠炎、伤风、痢疾等常见病,很有疗效。

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关怀卫生工作。有一次,段德昌率部队在前线作战,从缴获的战利品中发现了五斤食盐,便托人捎给特委机关。当时经济非常困难,由于敌人对根据地封锁,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因而五斤食盐是相当珍贵之物。但周逸群收到食盐后,首先想到的是伤病员,便亲自将食盐送到医院。医院的同志也没有舍得吃,转送药房,用来代替酒精为伤员清洗伤口。几百名伤病员非常感动。

1931年6月,因县境被水淹,医院奉命搬迁到内荆河堤上,水退后,又迁回邓家庙。同年12月,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在监利周老嘴成立,崔琪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省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从瞿家湾、柳关一带,拆来一些祠堂、庙宇,以其砖木扩建成一栋20余间的院本部楼房,内设院长办公室、医护办公室、治疗室、手术室、药房、消毒室、化验室、军医讲习所课堂等,还修建了门诊所、图书室、动物实验室、职工宿舍、食堂、红军戏台,以及一条长500米、宽4米的砖面大道。第一后方(邓家庙)医院正式改名为洪湖后方总医院,隶属湘鄂西军事委员会军医部领导。院长由李谷生兼任,政委赵治东。内设医务、药料、经济、管理4科和1个保卫队,下设4个诊所(分别设回龙寺、三屋墩、万家团墩、鄢墩),有固定病床500张,工作人员300多人。收容伤病员最多时达4000人。其外科技术,能做清创、结扎、缝合、取异物、去腐骨、截肢和正骨术等。

今邓庙村委会


医务人员分早晚两班,每人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平时每个护士看护伤员30人,战时则护理80多人,并以为伤员“伤口好得快,出院归队快”为口号,开展护理竞赛。李谷生、章本之、毛健湖等,都是在湘鄂西苏区享有盛名的医务高手。他们以其精湛的医术和热情为伤病员服务的高尚品德,赢得苏区军民的尊敬和爱戴。

1932年3月,原红六军第二纵队政委、时任红25团团长许光达(1955年授大将军衔)于鄂西瓦庙集战斗中负伤,子弹击中胸部,接近心脏约十厘米,入邓家庙红军总医院医治。因为没有麻药,他嘴里咬着毛巾,双手抓住护士手臂,接受手术。由于子弹进得太深,经过多次努力均未能取出。党组织决定送许光达前往上海治疗,后转苏联治疗康复。

1932年9月,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大部分人员随部队突围转移。仅留下少数医护人员和警卫团战士掩护重伤员。国民党军占领剅口后,将总医院的全部设施和周围民房焚为灰烬,包括王子厚团长在内的300多名红军重伤员牺牲在这里。

邓家庙红军总医院,在湘鄂西苏区我党革命卫生建设事业中,引领地位十分突出。据《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史》介绍,1931年2月反“围剿”斗争中,“数千伤兵无医闻治”(《湘鄂西特委三月二十日给济时同志信》),党各政府旋即选择监沔交界的湖滨地区,建设后方医院群。其中,瞿家湾设第一、二医院,一收轻伤,一收病员;柳关设第三、四医院,皆收伤、病员;邓家庙设总医院,规模最大,设备最为齐全,治疗重伤、病员。加之随军野战医院、团卫生队,伤残军人休养所,以及县、区、乡医疗单位,形成了以红军后方总医院为中心的苏区医疗卫生系统,开创了医疗服务公益之先河。

面对洪湖水乡缺医少药、军民病患众多的状况,新生的湘鄂西苏区政府动员全社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扫除、讲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医院编印了《部队卫生十要》,组织于部战士学习,要求部队指战员做到驻地环境清洁,休整时洗衣洗澡,不喝生水,不吃腐烂的食物,勤剪指甲勤理发,积极消灭蚊蝇臭虫,打扫战场要及时掩埋尸体,等等。医院还编印《医院小报》,不定期印发苏区军民,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军团政治部在颁发的《连政治委员工作须知》中,制定了有关抓好基层卫生工作的条文,把抓好部队干部战士食宿衣着、战场等方面的卫生工作,列为连政治干部的职责内容。苏区政府从改进人们的住房条件、饮食安全、环境卫生、生活习惯等影响健康的多种因素入手,尽力将致使百姓患病的环境因素减到最少,有效地提高了军队和民众卫生健康水平。

监利剅口革命烈士陵园


与此同时,各级苏维埃政府组织了担架队、洗衣队、慰问队,收集大量鱼、肉、蛋食品及其他日用品,开展对伤病员的慰问活动。邓家庙人民赤胆忠心,积极投身红军总医院伤病员转运护理,帮助采集鱼腥草、香附子、三七、艾叶等草药,捕捞鱼虾慰劳伤病员等,悍劳忍苦;尤其累遭国民党军重兵“围剿”,亲人被戮,房屋被焚;但从不悲伤,前仆后继,又上战场。邓家庙人民为邓家庙红军总医院,为湘鄂西革命卫生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不忘历史,才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关心老区人民,才是对老区人民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的尊重与反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