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二十多年,湖北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面,可以说是一直走在中西部地区的前面。从九十年代的“一特五大”,到2000年的“一主二副”,再到如今的“一主二副多极”,可以说是一直承担着引领者的作用。这从中西部许多省份纷纷规划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就可以看出来。而最近,湖北又推出了新的区域协调发展规划,5个地级市获得了新的定位,拥有了新的身份,未来有望迎来大发展,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襄阳襄阳,是湖北第二大经济城市,仅次于省会城市武汉,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排名第三(2021年被陕西榆林超越);2021年,襄阳地区生产总值为5309亿,名义增速15.35%,成功突破5000亿大关,进入我国腰部城市行列。而在战略层面,襄阳是湖北除武汉以外,唯一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城市,也是国家重点发展城市,国家规划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而在湖北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湖北的发展战略由过去的“一主二副”升级为“一主两翼”,由点及面,从过去的三个城市扩大至三个城市群;而襄阳所在的区域就是襄十随神城市群,襄阳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在湖北最新的规划中,襄阳作为襄十随神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以,还被要求建设中西部地区非省会龙头城市,不仅要在襄十随神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中发挥出分工及辐射引领作用,还需要在跨省合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积极对接中原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二、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宜昌宜昌这个湖北地级市城市的命运,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三峡工程正式的启动以及三峡省筹备工作的展开,宜昌走上了风口浪尖,作为准省会城市,自然是万众瞩目。但是,随着三峡工程的叫停,三峡省也无疾而终,宜昌就这样与省会城市擦肩而过,从云端跌了下来了,最终成就了西部重庆,成功晋升为直辖市。而宜昌也在90年代进入湖北“一特五大”城市行列,2000年又成为“二副”之一,成为湖北的重点发展城市。自从成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以后,宜昌的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并迅速进入中西部十大普通地级市行列。2021年,宜昌实现经济总量5022亿,成为湖北第二个突破5000亿大关的城市,位列中西部地区第四。而在湖北十四五规划中,宜昌成为“双翼”之一,被确定为宜荆荆恩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将在鄂西南地区的协调发展中,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而在湖北最新的城市定位中,宜昌和襄阳一起被确定为中西部地区非省会龙头城市,将在跨省跨区域合作发挥作用,承担着与成渝城市群对接的重任。 三、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荆州在湖北最新的发展规划中,除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以及中西部地区非省会龙头城市襄阳、宜昌以外,还将打造3个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这其中的第一个省域区域中心城市就是荆州。荆州可以说是湖北最有底蕴的城市,也是湖北重要的战略城市,有湖北“腰部”之称;而在湖北最新的战略规划中,荆州却定位为湖北中部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将在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2021年,荆州实现经济总量2715亿,位居湖北第四,一主二副之后,2022年有望突破3000亿大关,继续做大做强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
四、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黄冈黄冈位于湖北东部地区,处于鄂豫皖赣四省交界处,素有“楚头吴尾”的称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黄冈也是湖北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人口城市,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随着湖北十四五规划的出炉,黄冈却确定为“一主二副多极”中的一“极”,将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起到支撑作用;在湖北最新的战略规划中,黄冈进一步被定位为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将在湖北东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分工协调及带动作用。2021年,黄冈gdp突破2500亿关口,达到2541亿,为黄冈打造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助力。 五、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堰十堰,本是湖北的一个山区小城,想出人头地那是千难万难,但不得不感叹真是时势造英雄啊!国家的一个“大西线”政策,让十堰获得了勃勃生机,由过去一个农业为主的山区小城,迅速成长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并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强市之一,也因此使十堰进入湖北重要的战略城市之一。十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十堰成为“一特五大”城市之一,后来又成为多极之一;而在湖北最新的规划中,被确定为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将在鄂西地区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2021年,十堰实现GDP2163亿,全省排名第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