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五”建设重点任务 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国办函〔2021〕27号),统筹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枢纽节点建设,努力实现“十四五”建设目标,并为中长期铁路发展预留空间。 (一)构建多层次轨道客运网络1.加快全面贯通高速铁路通道 优先建设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项目,建成郑万高铁襄阳~万州段、宜昌~郑万高铁联络线等项目,开工建设沿江高铁武汉~宜昌段、合肥~武汉段、宜昌~涪陵段和武汉枢纽直通线,京九高铁阜阳~黄冈段,呼南高铁襄阳~常德段、福银高铁西安~十堰段。提前开展十堰~宜昌高铁、安康~十堰~襄阳~随州~信阳~合肥高铁、武汉~红安连接线等前期规划研究工作,争取纳入国家新一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专栏1:高速铁路重点项目 | 续建项目:郑万高铁襄阳~万州段、宜昌~郑万高铁联络线、黄冈~黄梅高铁、安庆~九江高铁、荆门~荆州铁路。 开工项目:建设沿江高铁武汉~宜昌段、合肥~武汉段、宜昌~涪陵段和武汉枢纽直通线,京九高铁阜阳~黄冈段,呼南高铁襄阳~常德段、福银高铁西安~十堰段。 规划研究项目:十堰~宜昌高铁、武汉~红安连接线、安康~十堰~襄阳~随州~信阳~合肥高铁、十堰~南阳铁路、荆门~随州~信阳铁路、武汉~罗田~英山~安庆高铁、安康~恩施~张家界高铁、恩施~遵义铁路、鄂州~罗田铁路等项目。 |
2.积极推动长江中游三省干线城际网互联互通 规划建设仙桃~洪湖~监利铁路、荆州~岳阳铁路、武汉~南昌铁路(咸宁~修水~南昌),力争纳入国家规划并在“十四五”期间启动实施。争取安康~恩施~张家界铁路调整按高速铁路标准规划建设。规划研究监利~华容铁路、荆州~华容~益阳铁路、咸宁~岳阳铁路、咸宁~吉安铁路、武汉~黄石~九江高铁新通道,提高三省铁路互联互通水平,鄂湘赣省会城市间形成2小时互达经济圈,筑牢三省合作“铁三角”,并为进一步延伸构建中三角与粤港澳、长三角等地区大通道奠定基础。 .有序构建市域(郊)铁路网 统筹都市圈发展阶段及交通需求,以武汉为核心,加快已批在建市域快线项目实施,加大既有铁路资源利用力度,通过优化运输组织、补强既有铁路、改扩建局部线路、改造站房站台、增建复线支线及联络线、增设车站等方式,促进点线能力协调,公交化开行市域(郊)列车,匹配发展需求及城市财力,有序推进新线建设,不断增强市域(郊)铁路对都市圈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专栏2:市域(郊)铁路重点项目 | 武汉城市圈:利用既有汉孝、武黄、武冈、武咸城际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研究利用武九铁路、武麻铁路、新港江北铁路,开行武汉至鄂州(黄石)、红安西、团风市域(郊)列车。规划建设吴家山~汉川、吴家山~天河机场~闵集、武汉站~天河机场、桃桥湖~邾城、武汉~鄂州花湖机场市域(郊)铁路。 宜荆荆恩城市群:改造既有鸦宜铁路,开行宜昌东站~晓溪塔市域(郊)列车。规划建设宜昌东站~三峡机场市域(郊)铁路。 襄十随神城市群:十堰东风专用线重轨轻用改造,规划研究随州至广水市域(郊)铁路。 |
4.稳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按照建设一流地铁城市的目标,加快推进武汉城市轨道交通四期建设规划实施,支持四期规划进行合理调整,适时推进五期建设规划工作,早日实现“快线穿城+环网放射”目标。根据国家政策调整情况,适时推进襄阳、宜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专栏3:武汉城市轨道交通重点项目 | 续建项目:5号线武汉火车站至南三环段、11号线东段二期、12号线环线、6号线二期金银湖至富民南路段、11号线三期由武昌火车站至白沙洲段、11号线三期黄金口至新汉阳火车站段、7号线北延线(前川线)园博园北至马池路段、16号线国博中心至周家河段、19号线武汉火车站至高新二路段、前川线马池路至黄陂广场段等。 规划建设项目:新港线一期武汉火车站至白玉山段,新港线二期白玉山段至桃桥湖段,3号线二期沌阳大道至文岭段,11号线四期武汉西站至白沙洲段等。 |
(二)完善便捷高效货运体系1.依托黄金水道强化铁水联运 通过加快干线通道建设,充分释放沪汉蓉、汉丹、襄渝、焦柳线等干线铁路能力。加快武汉新港江北铁路建设,积极推动长荆线、鸦宜线等扩能改造,提升主要物流通道铁路运输能力。充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的优势,加快推进疏港铁路建设,实现长江干线14个港口铁路进港率达到50%以上。优化铁路港前站布局,鼓励疏港铁路向堆场、码头前沿延伸,推行“车船直取.0”无缝衔接的新型运输组织模式。鼓励港口、铁路运输、物流企业等向全程物流转型,探索推进铁水联运“一单制”应用,打造全省铁水联运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联共享。 专栏4:铁水联运工程重点项目 | 续建项目:阳逻港集装箱铁水联运二期、宜昌茅坪港、宜昌白洋港、黄石山南铁路适应性改造、黄石棋盘洲港沿江疏港铁路二期、荆门沙洋港区疏港铁路等重点项目。 规划建设项目:襄阳小河港区疏港铁路、荆州港务集团公司铁路专用线、荆州木沉渊作业区铁路专用线、荆州华鲁恒升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宜昌港枝城疏港铁路改扩建、宜昌姚家港化工园铁路专用线、宜昌宜都宁通物流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黄冈武穴田镇工业新区疏港铁路专用线、宜昌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等。 规划研究项目:武汉白浒山港区铁水联运补强工程、襄阳唐白河港区疏港铁路、宜昌三江港区铁路补强工程、荆州江陵危化品港区疏港铁路、荆州盐卡港区观音寺作业区疏港铁路、黄冈团风港区疏港铁路、仙桃港疏港铁路、宜昌江南翻坝疏港铁路、宜昌七星台港疏港铁路、宜昌云池港疏港铁路等。 试点示范项目:以荆州港为试点,以荆沙地方铁路有限公司作为多式联运承运人,开展铁水联运“一单制”综合试点,依托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推动省级铁水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
2.加快推进中欧班列发展 构建“干支结合、枢纽集散”、“一主多辅、多点直达”的跨境国际物流运输网络。依托区域产业的升级转型,优化班列货品类别,扩大覆盖范围,巩固回程货源,推进中欧班列(武汉)开行数量稳步提升,并统筹开行省内“宜汉欧”、“襄汉欧”、“十汉欧”等班列,吸引省内外货源在武汉集结分拨,与江海直航无缝衔接,将武汉打造成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和现代国际物流枢纽。争取开行襄阳、宜昌经焦柳线至北部湾的货运班列,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 专栏5:铁路国际物流重点项目 | 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武汉汉欧国际物流园、“一带一路”国际贸易信息港,改扩建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和海关监管区,规划建设宜昌、襄阳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布局境内二级节点、境外分拨集散中心和海外仓。 信息应用:积极推进铁路、民航、港口、邮政、海关等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共同搭建湖北省物流大数据平台。扩大自动分拣、快速分拣、智能配货等仓储物流技术的应用,推动电子标签、信息编码、自动识别等标识技术应用,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加快推广云仓、共享集装箱、共享托盘等共享物流新模式。发展机械化、智能化立体仓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