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8026|回复: 1

透过缝隙的熟面孔

[复制链接]
来自
黑龙
精华
10

121

主题

215

帖子

34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341

IP属地:黑龙江省

发表于 黑龙江省 2022-6-21 09: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透过缝隙的熟面孔
      人上了年纪,有一个通病,爱老物件,爱怀旧。用物理学的方式解释,这都是个人的经历、情感被旧物件反射出来的镜像效应。拿唱歌来说,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时尚和风气,歌词的内容和唱法技巧在不停变化,而人的寿命却是一个延续的量,主体却从未发生变化。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错位现象:身临此年代,却听到了彼年代的声音。出现这种情景,就有上点穿越的意味,也即亦真亦幻的境界。说得再玄乎点,穿越类似于神游,那是神仙的本领。其实,凡尘中的人还真有一点神仙的功能。
      曾经的国棉六厂,在长江南岸。前身是民国初年创办的武昌一纱厂,办厂的原动力缘自民族资本家受洋务运动的实业救国影响,用大机器生产提振国民经济,在当时是具有技术含量的先进企业。解放后变为国企,成为市纺织行业的主力军。现在整个厂域变成了一个高档的住宅小区,只留下当年的一幢办公楼。这楼很有特色,古堡式的洋雕楼,并带有武汉关式的时钟。楼正对长江的一个闸口,进入闸囗,江水浩浩荡荡-览无余。此情足见办厂之初,为原料输入和产品销路所筹划的深谋远虑。
     现在,闸囗之内有一方汉白玉的石刻,铭文是方言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先生的题记,名曰“长江观景第一台记”。何先生是本地家喻户晓的知名人士,他称观江第一台的理由:一是武昌地势比汉囗高,二是武昌有名楼依托,三是有“玩滩在汉囗,观景在武昌。”的民谣佐证。这三条说的都是实在话,但都不是观景台落地的真正理由。何先生说话的平台档次太高,正真观景台敲定的理由估计先生心里也透亮,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已。过去长江两岸一边穷,一边富,景致的差别很大。这话何先生说不合适。我们草根百姓,实话实说没有顾忌。在台面上,何先生说话的份量不一样,所以谨言慎行是很必要的。
      即便上世纪八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搞了三十多年,但江北江南的差别还非常显著。那时,鄙人经常坐轮渡往返汉囗、武昌。观两岸景象,总把长江比着深圳的中英街,北岸的汉口沿岸是半殖民时代遗留的西洋建筑,相当于经济富裕的香港;南岸的武昌尽为房屋低矮的民宅,相当于经济落后的内地。两岸一对照,精彩被汉口占尽,这才有民谣传于坊间。现在回头看,当时的想法非常可笑。
今天,两岸高楼林立,几乎无差别。那么观景台上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景致呢?
      很显然,论豪华气派、气势磅礴,这里的观景台比不了上海外滩上观陆家咀的景象。对岸无非是参差不齐的高楼,如森林一般地竞相秀高度。现在长江沿岸的满眼风光都是这样的景象,不稀罕。不过细心一点观察,还是可以品出一些不同的味道来。
      比如,滑坡路囗的武广大厦,与由前商业局改建的世贸大楼,遥相呼应,雄镇关隘路口。与之相邻的利济北路与武胜路交叉囗的泰合广场,挺拔宛如刺破苍穹的尖塔,扼守叉道要冲。尽管它们与观景台的直线距离约五公里之遥。但都可站在江边观景台上看到它们的屋尖。当年它们是武汉的拨尖建筑,现在几乎被埋没。
      从堆积如林的楼房中能依稀辨出熟悉的影子,让我心潮澎湃,非常激动。其实,这并非了不得的惊人发现,对别人而言,无足挂齿。只因我从小生在汉口,长在汉口,有深厚的汉囗情结。目睹旧物,感知沧桑巨变,辨析时光走过的脚印,多少能在心里产生一点慰藉。人有乡愁,难道景也生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21

2万

主题

59万

帖子

7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72090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22-6-23 02: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一下。
活着应该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如果你涉世未深,我会陪你看遍世间繁华;如果你历尽沧桑,我会带你坐十遍木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