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的君子之交(2016-07-10 14:34:35) 半个月前的一天下午,□□□先生打来一个电话,告诉我省组织部已找他谈话,调另一个地方去工作,隔日即去赴任。我问他还回荆门吗?他说不回来了,已安排司机把几件衣服和日用品送到省城就行了。我听了既替他高兴,也有点惋惜。高兴的是“当家三年狗也嫌”,换个地方有利于磨炼自己,惋惜的是他在荆门没有发挥好他应有的潜质,我也少了一个可以交流的朋友。(现插言:本人与他上司交流提到他,发现上司很不喜欢他,建议他尽快调走……) 我认识□□□是他刚调荆门不久的一次会议上,因为相邻而坐,我看他颇有气场,主动与他寒暄了几句,感觉很投缘。礼仪性的请他有时间到九龙谷考察,他说一定去,我以为是客套话而已,没想到几个月后的一天,他在没有通知我的情况下进了九龙谷。那天我刚好在九龙谷,先带他游览文渊阁,他逐一看了挂在墙上每一位荆门历代先贤的文字介绍,不断询问这些先贤们的其它史料,看完后感叹的说:“荆门上下二千年,就这么十几人能留名青史,不容易啊!”一个外来官员如此关注荆门先贤历史,可见其怀有强烈的政治抱负。说实话几年来进九龙谷的官员,唯朱一人仔细看过阁内所奉荆门历代名宦。 入室喝茶,他提出要到房前竹林边去喝,我明白他喜欢竹子之高洁萧洒,于是我们搬了几个凳子在竹林下边品茶边聊天,谈的最多的是关于他在□□任市长的一些感受和人生立志方面的话题,从他的语言中可以感觉他非常想做一个有作为的官员。 那天送他下山时,我说□□系统是老百姓一直反映强烈的一个单位,建议他有两个部门的负责人暂时不要动,别人去很难摆正各方关系,他没做声。直到现在这两个人位置确实没动,也许他采纳了我之谏言。 后来我们还见过两次面。一次是有个周末,我邀请他去“罗稼第”看看,我事先通知了当地镇政府负责人参加接待一下,他知道后叫我赶紧退信,说周末休息时间,不要打扰别人,我见他态度坚决,速给该镇负责人打电话退信。当时虽然搞的我在该镇负责人面前有点失面子,但是心里还是很佩服他的决定。“君子之交淡如水”,掺了旁人就变了味。 还有一次是在举行一活动后的晚餐,在坐的有一官员级别比他高,席间大家都对那位官员不乏奉承之言,唯□□□几乎没说话,可见他在上司面前很自重,不像有的人在上司面前如哈巴狗,极尽拍马之能事。 在他调走前约三个月,我打电话请他有时间再到九龙谷转转。他透露准备调走。我说按惯例,为官一任必须提拔的几个人才走,不然你走了,会有人骂的,他说我宁可让人骂,也不会轻易为提拔人惹是非,他说已和下属一些有能力的干部勾通过,他们会理解的。 □□□调离荆门了,我不知道他的同事们怎样评价他,通过我的观察,他应该挑比干公安更大的担子。可惜他不合俗流,不媚上,处世过于谨慎,缺乏官场中的灵活,这会使他今后的仕途大打折扣。倘若不遇明主,估计他此生也许很难独善其身! 人生如梦,富贵如云,珍惜曾经拥有,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