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擒斥候 武汉市新洲四中 罗相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国不同于家乡中土,才出夏天,旋即跌入冬天。一夜北风劲吹,飞雪翩然而至,也不跟人商量,无情地一统江山,刚刚还是绿树翠枝,雁叫鹰飞,转眼之间,已经是树枝凝冰,四野死静。 我紧一紧白色披风,下意识看一看身边的伙伴,一个高大粗壮的武士,他叫国和,跟我同年投军,一见面,我们就打一仗,他笑我矮小,我笑他粗傻,一旦不服气,军中不讲知识,就一个字“打”,谁胜谁是英雄,他拿起来木棍,我拿起双刀,一阵拼杀,势均力敌,伙伴们鼓掌,将军叫好,这样一来,不打不相识,我们成为形影不离的好伙伴,他粗狂大气,骑马射箭,擒拿格斗都是一把好手,我跟从退役父亲,从小像男孩一般练武。骑马、射箭、舞刀、舞棒,样样精通。空余时间,我还喜欢阅读兵书。武士国和能武不识文,一提女红什么的,他就说麻烦;一提爱干净整洁,他就说啰嗦;一提男女之事,他马上绯红脸,朝被子躲藏,羞羞地,大气不出,恰似梁山伯一样木讷,虽然不善言辞,但是喜欢保护我,现在,我们都是伍长,他正我副,他高我矮,他粗我细,平时,我读书,他练拳,相安无事。将军看着高兴,就说你们是文武双雄,相得益彰,有此两人,北魏就高枕无忧了,托孝文帝福气,只胜不败。这次,将军又一次分派我们一起出征抓俘虏,他目不斜视,健步如飞,好像要丢掉我一样。 我紧追慢赶,只能勉强跟在他后面,这个时候,飞雪漫天,积雪深过膝盖,每走一步都很艰难,所以国和开道,我亦步亦趋,虽然天气寒冷,我却腋下生汗,裤脚浸水,有一些尴尬,有一点嫌怨。 我捡起一截短枝,朝国和投掷过去,打在他的白雪帽子上,从白色披风上滚落地上,激起一阵雪花,他警惕地回头环视,我一笑,示意他,不光是要赶路,还要注意周围的敌情,避免误入敌人的陷进,想抓敌人却被敌人反抓。 前方就是柔然族斥候经常出没地方,他们打劫汉人,抢夺财物,抓捕壮丁,我们还是小心为妙。 将军多次命令我与国和一起出征,一般都是妆作夫妻,到柔然族经常出没的地方打探消息,抓舌头,摸敌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次柔然军队如狼似虎扑过来,但是进又不进,退又不退,不知是何居心。 突然,高大树木上面空降一物,直砸国和脑袋,说时迟那时快,我飞跃起来,一把推开国和,两个人一起滚过雪坑,这时,一道黑影从树上落下,直扑过来,抓住国和双手,还翻身飞起一脚踢向我,他以为矮个子不足对敌,我用飞绳套牢飞来的脚,使劲一拖,黑影扑通一声跌进雪坑,征衣铜芯镜照着我的脸,不过,不是柔软美艳,而是寒光闪闪,国和一翻身,压住敌人,死死控制住了,我们白白捡了一个舌头,现在可以回去交差了。 国和拿出麻绳,再一次捆住敌人,在雪地里拖着前进,他走前面,我断后。 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敌人不是一个,至少应该是一双,花木兰还是紧张的注视着周围的一草一木。 就在他们翻过一道山梁准备走进一道沟口之时,突然一只飞箭刺中国和手臂,他扑倒在地,拖着敌军的手撒开了,接着两道白雪团扑过来,一左一右,抓住国和的手脚,国和左右扭动,不得挣脱,我在后面看得清楚,拿出飞镖,一刀一个,两个人来不及叫唤,已经烟消云散。 这个时候,国和受伤,只有我花木兰,怎么办?要把舌头拖回去,我的力气不足,不过,力气小,我总是凭借技巧和胆识来完成任务,要把这么一个高大的敌人带回去,难不倒。 深山老林多的是树木,我折断几个树枝,做成一个雪橇,把舌头捆绑在树枝之上,放在雪地上拖回去。 一路走好,我一路想,要是能够就这样跟着国和走向家乡,回到闺房,打开南窗,对镜梳妆,打扮自己成为一个新娘,给国和看一看,多么美好! 杜牧诗赞:“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