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登高》说话 武汉市新洲四中 罗相和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秋风萧瑟,草木枯黄。在这秋日,他——杜甫,深情吟诵这首七悲诗。 一可悲,他乡做客。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来到四川,做了一段时间的幕僚,得到严武的提携照顾,但是,严武病逝,自此,杜甫失去了依靠,只得来到夔州,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无奈的生活。 二可悲,常作客。在外面流浪漂泊八年,不知道受的什么苦,餐风露宿,四海为家,辛苦无告,悲哀莫名,时间长矣。 三可悲,万里作客。“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与百年;无边与不尽,一一道出心中之哀痛,诉不尽满心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就像江边一点落叶,随风飘零,滚落江水;也似滚滚江水,流不尽绵长的旅人心中的忧愁,情景交融,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 四可悲,又是萧瑟的秋天。“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鸣哀叫,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回,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书尽秋天的肃穆萧条,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一股股跌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零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又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叹。不由人想到:生命的有限与消逝,宇宙的无穷与永恒,成为一种强烈的对比。 五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处在人生之秋,年富力强,却功业未就,自小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与熏陶,使他非常关注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还幻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是到了垂暮之年,依然壮志未酬,岂不悲哉? 六可悲,亲朋离散,无辜被害,流落僻壤,战乱不断。自己读书一生,与圣贤共舞,既不能为自己带来功业,还不能为家人、亲朋带来平安,现在是亲人离散,天各一方,相会无期,真是“亲朋无一字,老病一孤舟”。 七可悲,孤独登高。登高本来就是思亲,登高本来就是祈福,现在,一个人,远离家乡,望远不至,妻儿何在?战乱之际,家人可是安好?孤独的滋味,痛思的苦味,万千感慨一齐涌上心头,不由得诗人潸然泪下。 千丝万缕的情绪,侵染在《登高》诗句的字里行间,化作千古一悲,悲哀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