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询中小学教师“职业生命”之原因 武汉市新洲四中 罗相和 有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在大学里,六七十岁的老教授仍然奋斗在一线,精神十足,而中小学教师过了50岁干不动了,纷纷想脱离一线“归隐”? 这就是职业倦怠吗? 很多人在思考这个问题,提出了不少假说,大学老师教书,一本书吃一生,而中小学教师根据时代的需要,教给学生必须的基础知识,要上课,还要维护教学秩序,要深入家庭。中小学教师有升学压力,而大学教师没有。中小学教师课时量大,大学教师课时量小。其实大学教师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轻闲,他们大多有着繁重的科研压力。 这些是关键原因吗? 一、生理原因: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人过中年,眼花耳聋,腰酸腿疼,精力不济,然而,这些身体机能的下降衰退不可能只是找中小学教师,而对大学教师回避。也就是说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职业生命”长短的差别,并不在身体方面。 其实中小学教师之所以“未老先衰”,是因为他们的职业成就感较低。 二、学生原因: 六七十岁还不退休的老教授,一般都是专业领域的大咖,给学生上课,会得到学生崇敬的目光,尊重的心态,学生们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所以从心理上讲,大学教授不会觉得上课丢人,而是他们专业的闪光,有一定的职业成就感。 三、与医生比较: 大学里,做业务的教授比做行政的工作人员得到的社会尊重更多。而中小学则不同,在学校里做行政一般要比做教学更有面子,人老了还在一线上课,大多数学生认为是老师混得不好,学生也就不喜欢。很少有医术高明的医生脱离一线,专门去做行政。真正的医生就算当了院长,也不会丢了业务,科室主任更不用说,都得是奋战在一线的骨干。 在学校则恰恰相反,很多老师追求的目标,就是离开一线,只要当上个大小领导,就想办法不再任课。 医生越老越吃香,给患者看病患者踏实,感激,有成就感;而老师越老越贬值,给学生上课,学生感激啰嗦、厌烦,没有成就感,这就是尴尬的现实,也是问题的本质! 四、社会原因: 看到一位老医生,知道他还在坐诊,我们会肃然起敬,因为这一定是医术高明的专家。我们会赶紧留个联系方式,将来有事了去找他。如果他说自己是医院的行政人员,感觉就差了一层。 而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还在一线教书,别人的眼睛里会有一丝怜悯甚至轻视。如果说是在学校做管理,则对方的态度会多一点点尊敬。 五、经济原因: 职业的成就感从何而来?这是一个重要因素——收入和职务。一般来讲,在医院,一线医生的收入要比勤杂人员高很多。而且,多劳多得,看的病人越多,收入越高。而在学校,教课和不教课收入区别不大。甚至,有时候不带课的人比带课的人挣得还多,灰色收入丰厚。 六、个人原因: 中小学的教育名师,飞奔跑路,四处传经送宝,吃着名声饭,魏书生等人退休了,偌大年龄,还很吃香,每天忙得团团转,哪儿有一点儿干不动的样子!想让年龄大的中小学教师有干劲,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教师自身,提高业务能力,变成受人尊敬的名师,学生盼着听,老师愿意听,过60岁有人抢着聘,就不会有职业的懈怠感。 另一个是从社会环境入手,让收入向一线倾斜,让一线教师名利双收,经济收入高二实,造成一种顺向效果,有爱心有热心有本事的人才有资格在一线带课,一线教学成为一种荣耀,教师、老教师也会精神饱满、干劲十足。 教书是良心饭,奉献饭,事业成功,是最好的美容霜;精神饱满满足,是最好的健身操。 让老师真正成为老师,老而有思,老而能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