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湖北高温异常凶猛,全省所有县市高温都在35℃以上,有29个县市高温都超过了40℃,省内最高气温达43.7℃。不过,从15日下午起,一场降雨就在西部悄悄发展,配合着人工增雨作业,神农架、十堰、襄阳、宜昌等部分地区普降甘霖。预计16日晚到17日,受低层弱切变线影响,湖北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局部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18日到19日白天,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全省将再度出现大范围晴热高温天气。 湖北多地迎降雨 气象部门介绍,15日傍晚至16日早晨,十堰、襄阳、神农架、随州、恩施、宜昌北部等地出现久违的雨水,19个乡镇累计降水量达50毫米以上,多为短时强降水,随州市殷店雨量最大117.3毫米,其中16日5时至6时该地的小时雨量达84.9毫米。当天大部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西部和北部局部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在雨水的洗刷下,16日上午11时,西部地区气温在28℃至34℃,东部地区则是35℃左右,相比15日同一时次,省内大部地区降温明显2℃至9℃,其中十堰、襄阳局部降温达10℃。15时神农架仅23.1℃,比15日下降了13℃。中西部地区高温有所缓和,15时全省有28个县市气温不足35℃。 武汉也迎来降雨,16日白天江夏国家级气象站气温达到39.8℃,蔡甸也达到39.5℃,但是18时许汉口的澳门路、香港路、解放公园路等局地,迎来一波雨水。 24个县市出现重度以上干旱 湖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省内气象干旱迅速发生发展,全省有57站出现气象干旱,其中鄂西北、鄂东南南部、鄂西南北部24个县市气象干旱达到重旱以上等级。受持续晴热高温影响,农田蒸发量大,土壤墒情明显下降,全省土壤墒情监测显示,襄州、秭归、麻城、夷陵、荆州、应城8月8日1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低于60%,达到轻度到中度农业干旱等级。与7月28日相比,武汉、宜城、荆州站土壤相对湿度下降10%至20%,襄州、秭归、大悟、利川、应城、麻城、夷陵等3站土壤相对湿度下降20%至40%。 虽然,西部和北部15至16日迎来一次阵雨或雷阵雨天气过程,鄂西北干旱略有缓和,但17日后继续维持高温少雨天气,干旱、高温热害还将进一步发展,需继续做好中稻、玉米、棉花等作物高温干旱防御工作。为此建议:一、加强高温干旱应对。加强水资源调度,西部和北部抓住有利天气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缓解旱情。二、做好病虫害统防统治。加强农田虫害监测预报,田间作业宜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17点后,注意预防中暑及农药药害。三、加强渔业高温天气应对。根据水质变化及时补水换水,以调节水温、改善水质;适当减少饲料投喂,增加增氧机工作时间,防止浮头泛塘。 人工增雨须具备空中云水条件 干旱地区是否能随时进行增雨?气象专家介绍,人工增雨并不是凭空造雨,而是天空中有适合开展作业的云团,气象部门通过各种手段把正好过境的降雨云团留住,让它多下一些雨。根据气象学的原理,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个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 然而,在自然的情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前者根本不会产生降水;后者则降雨很少。当人工增雨条件具备时,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所以说,人工增雨不是“无中生有”,必须具备一定的空中云水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