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这一重要文章。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深化中国文明特质和形态。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文章还指出,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要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二、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自觉与历史担当精神,深入研究中华文明历史,增强历史自觉,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蕴含着深刻影响的重大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深层的文化基因世代相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源泉。文章中指出,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要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立足中国大地,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