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牛新民 于 2022-9-6 10:38 编辑
陆游游武昌
陆游(1125—1210),字务观,晚年又号放翁,浙江绍兴人,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一生著述颇多,其中仅现存诗作就有九千余首。南宋孝宗皇帝赵眘曾向人问道:“今代诗人,亦有如唐李太白者乎?”答道:陆游,因此后来人称陆游为小李白(“益公以放翁对,由是人竟呼为小太白”)。 1170年闰五月,陆游赴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之任,乘船沿长江逆水西行,沿途作了许多诗篇。而所作的游记《入蜀记》则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沿途的风物人情,也是研究南宋时期长江两岸人文地理的极好资料。 八月二十三日,陆游抵达武昌,泊税务亭(址不详),但见江上“贾船客舫不可胜数,衔尾不绝者数里,自京口以西皆不及”。陆又游览了武昌市容,又赞道:“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杭州)、建康(南京)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可见当时武昌的繁华。 陆游此次在武昌停留了七天,恰遇水军(当为岳飞水军旧部)演习,“大舰七百艘,皆长二三十丈,上设城壁楼橹,旗帜精明”。如此军威,即使在今天恐怕也难得有机会一见。陆游还登临了南楼、并寻访了黄鹤楼旧址,也是当年南楼、黄鹤楼兴、废的历史见证人。 陆游又游览了头陀寺、石镜亭、吕公洞、奇章堂、光华堂,并登临山顶,“下阚南湖,荷叶弥望,中为桥,曰广平,其上皆列肆,两傍有水阁,极佳,但以卖酒……”对当时武昌的城貌作了较细致的描述,一幅武昌当年的“清明上河图”隐现纸上。 陆游还享有为武昌蛇山冠名的“知识产权”。当时蛇山本名石城山,又叫黄鹤山,就是因为陆游称:“山缭绕如伏蛇,自西亘东。”因此人们后来就把石城山叫作了蛇山。 1178年夏,陆游又被召回杭州任职,陆游出川顺长江而下再过武昌。面对八年前的游览故地,陆游又在武昌留下了《南楼》、《黄鹤楼》、《头陀寺观王简栖碑有感》、《夜热》等几首诗。在诗人的一首《夜热》中描述: 泊船鄂州步,终日如炮燔。 摇扇腕欲脱,挥汉白雨翻…… 好一个“摇扇腕欲脱”,武汉夏日的炎热,使陆游此行颇得领教。陆游因此还在诗后注道:“鄂州颇悯雨”。 此次逗留武昌,陆游在其《黄鹤楼》中写道: 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就有点怪了,因为在1170年的《入蜀记》中,陆游明明写道:“登石镜亭,访黄鹤楼故址……今楼已废,故址已不复存。”说明当时黄鹤楼已不存在。而此时又写道“黄鹤楼中醉不知”。似乎黄鹤楼此时还在。莫非在这相隔的八年间,黄鹤楼真的又得以修建?其中真像似还待考证。
2007.11.24载《汉网.人文武汉》 附言: 1,文中鄂州指今武昌。三国初今鄂州为鄂县,孙权改为都城名武昌。宋时今鄂州为武昌县,今武昌为江夏县,皆鄂州属县,而鄂州治所在江夏城即今武昌。 2,请参另篇《陆游可能见过黄鹤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