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江苏
- 精华
- 0
少尉
 
- 积分
- 1057
IP属地:江苏省苏州市
|
已故的石泉先生曾观察到一个现象:
「今荆门市一带是江陵与襄阳之间的山险之地,唐宋以来,荆襄之间每有战争,这里常是双方必争之地,为扼险据守之处。但是在先秦至齐梁的江陵(郢都)与襄阳之间,却看不到有象荆门这样的险要地势之描述。以三国时期为例:蜀吴先后据江陵,魏晋先后据襄阳,形成长期的对峙局面。如果这时荆襄之间有荆门之险可扼,双方断无不争之理。但是这期间双方进行了多次攻防战,从无象唐宋以后那样扼荆门之险以阻敌之事。这些都足以反证:当时的江陵与襄阳之间尚未隔有荆门之险,因为当时的江陵城还在今荆门以北的宜城县南境,而非在荆门以南的长江边。只有这样解释才能符合当时襄阳与江陵间的用兵形势。」
试梳理秦汉至隋唐时期荆襄大路沿线的郡县设置,荆门市区一带一直是空白区域:
1. 秦汉时期,沿线设有鄀、销、当阳三县。如果要追溯荆门城市之根,可能是秦代的销县。有名的当阳长坂,其实在今荆门市南。不过至迟于西汉晚期,销县已废,当阳、鄀县尚存。
2. 东晋时期,于今荆门市北部设置武宁郡及乐乡县,旨在管控蛮夷,郡守常以武人担任,所以此郡并非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是军事据点。同一时期,当阳县西迁至今当阳市。因为流民聚集,东晋末年又于今荆门东南、沙洋西南,设置了长宁郡,管理流民。此郡的设立,是人口南迁的结果。因此,在整个东晋南北朝时期,荆门市区内虽有两郡,但皆位于今荆门南北两端。
3. 隋代统一,裁撤武宁郡,长宁郡则降格为长林县,隶属荆州。因此,隋唐时期的荆门市区范围内,设乐乡、长林二县,同样位于一南一北。
4. 唐晚期,贞元二十一年(805),始设置荆门县,在今荆门市区。五代设置荆门军,但治当阳。宋初复置荆门军,治今荆门市区。这一些列的变化,始让今荆门市区成为一个新的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