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在荆楚大地高铁建设现场,焊花飞溅、机声隆隆,沿江高铁武宜段、西十高铁、荆荆高铁、襄荆高铁、郑渝高铁宜兴联络线5条在建高铁正全速推进,加速构建湖北“2小时生活圈”。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下游,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近两年来,荆门的高铁建设持续升温。正在建设的沿江高铁武宜段、荆荆高铁、襄荆高铁3条高铁在荆门西站“牵手”,将为荆门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沿江高铁武宜段最长隧道已掘进过半 近日,在位于荆门市东宝区的沿江高铁武宜段5标白果树1号隧道进口,一条9米多高、12米多宽的门字形隧洞从山腰处向山体深处延伸。 白果树1号隧道全长3023米,最大埋深324米,是沿江高铁武宜段最长的隧道和控制性工程之一。 该隧道于2021年10月开工,从进口、出口、中间横洞3个作业面同时施工。目前,隧道进口段已开挖682米,出口段开挖677米,中间横洞转正洞开挖441米,隧道掘进长度已过半。顺着进口向隧道深处行走,隧道内机器轰鸣,车辆进进出出。有的工人在清理碎石,有的工人在安装钢拱架,有的工人操控巨大的湿喷机械手往隧洞岩壁喷混凝土…… 除了白果树1号隧道外,2022年12月8日,沿江高铁武宜段在荆门境内的田家隧道顺利贯通;2022年12月31日,白果树2号隧道顺利贯通。 沿江高铁武宜段长313公里,荆门境内长118.6公里,沿线设有京山南、钟祥南、荆门西3座高铁站。该线开通运营后,武汉至宜昌的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2小时缩短至1小时,荆门也将加速融入全国高铁网。 荆荆高铁控制性工程有序推进 4月2日10时19分至32分,短短13分钟内,荆荆高铁1标跨焦柳线特大桥施工现场附近的焦柳铁路上,先后有3列货车、1列客车呼啸而过。 荆荆高铁全长77.6公里,荆门境内长51公里,跨焦柳铁路转体大桥是其控制性工程之一。 荆荆高铁横跨焦柳铁路。为不影响焦柳铁路运输秩序,大桥施工采取“悬臂浇筑+转体”的施工工艺,即先沿焦柳铁路平行浇筑桥梁,然后再牵引桥体旋转跨过焦柳铁路,与另一侧桥梁对接。 目前,长度56米的12个悬臂段已浇筑完成9个,等剩余悬臂段浇筑完成后,进入转体准备阶段。 荆荆高铁1标另一施工难点是荆门特大桥单线并双线交会处,即两座单线铁路桥在此合成一座双线铁路桥。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荆荆高铁1标项目部总工程师段利鹏介绍,高铁预制标准梁体长32.6米、宽12.65米,而单线并双线交会处梁体由窄逐渐变宽,最宽处达14.4米,因此无法用预制标准梁体施工,只能采用现浇梁施工。 施工现场,8孔双线桥梁的桥墩巍然矗立,3台汽车吊和2台固定塔吊正将一块块堆石吊上支架。“这是支架预压施工,以检测支架承压力。”施工人员介绍,每块堆石重2.5吨,每孔梁体支架需330块堆石预压,预压重量必须达到梁体重量的1.1倍以上。该工程去年5月开工,目前仅剩1孔单线桥正在浇梁。 荆门西站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襄荆高铁北起湖北襄阳,向南至湖北荆门,全长120.8公里,荆门境内长52.2公里,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汉都市圈与宜荆荆都市圈间重要的城际铁路通道。该工程于去年9月28日动工。 据规划,襄荆高铁将在荆门西站与沿江高铁、荆荆高铁交会“牵手”。近日,在建设中的荆门西站,5座站台雏形初现,7台大型塔吊正不停地吊装材料,工人们正在站房地下通廊层和站台雨棚等处施工。 荆门西站是沿江高铁、荆荆高铁、荆襄高铁并站的一座大型高铁枢纽站。荆门西站屋盖采用空间网架形式,造型取自“凤舞荆楚,振翅高飞”,并以舒展流畅的曲线造型凸显荆门航空文化。 荆门西站站房工程于去年8月5日开工,目前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截至4月24日,荆门西站地下通廊层基础施工完成100%、主体施工完成55%,侧式站房基础施工完成100%,站台雨棚基础施工完成100%,混凝土雨棚结构完成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