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江苏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2150
IP属地:江苏省常州市
|
1 项目概况
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位于湖北省境内,起自武汉市,经孝感市、天门市、荆门市,终至宜昌市,正线长308.8km。
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是沿江高铁通道、呼南高铁通道的关键区段,是武汉城市圈与宜荆荆城市群间重要的城际通道,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
荆门市地处荆山余脉、大洪山南麓间的汉水流域,是鄂中区域中心城市,湖北省石油化工和新型制造业基地,东与孝感接壤;南与荆州、潜江、天门毗邻;西与宜昌交界。
荆门地区现状衔接焦柳、长荆、浩吉(蒙华)等三条干线铁路和荆沙支线铁路。既有焦柳线纵贯南北,长荆线和荆沙支线分别从地区东、南侧引入,主要客货运站顺列布置;浩吉(蒙华)铁路在城市东侧经过,设荆门北站和掇刀站,荆门北站两端与既有焦柳线双向疏解。
荆门站为主要客运站,荆门南站为技术作业站,荆门东站是主要服务于荆门石化、荆门电厂的工业站。
2 方案比选研究
荆门地区选线控制因素众多(图1),主要有:东南部石膏矿采空区、西北部煤矿采空区、荆门石化以及城市集中建成区等,其中采空区分布是影响荆门地区引入方案的重要控制因素。沪渝蓉高铁引入荆门地区通道总体为东西走向,根据以上控制性因素分布情况并结合铁路顺直性要求,引入荆门地区宏观走向方案主要研究了两大系列方案:荆门城南引入系列方案和荆门城北引入系列方案。

图 1 荆门地区影响线路走向的主要控制因素
2.1 城南引入方案通道研究
线路经荆门市南部引入,根据对石膏矿采空区影响分析,并结合G42沪蓉高速公路交叉条件及沿线建筑物分布,研究了三个局部方案(图2):穿高新区、桥跨G42方案、南侧并行G42、城区下穿方案和南侧并行G42、提前下穿方案。

图 2 荆门城南引入线路方案示意图
2.1.1方案说明
穿高新区、桥跨G42方案(方案I):线路经高速公路南侧,完全绕避了星桢石膏矿采空区,正穿荆门高新区,之后以120m连续梁上跨至G42沪蓉高速北侧,交叉角31度,之后引入荆门西站,线路全长12.186km。该方案需拆迁金泉新材料、静脉产业园等重点企业。
南侧并行G42、城区下穿方案(方案II):为避免正穿荆门高新区引起巨大拆迁,线路利用G42南侧廊道经过高新区,受与G42交叉角度控制,采用4.1km隧道方式下穿G42,出隧道后引入荆门西站,线路全长12.0km,该方案于静脉产业园北部、隧道出口段落需迁改华科路等城市道路约1.2km。
南侧并行G42、提前下穿G42方案(方案III):为减少城市道路改移工程,降低城区隧道施工难度,研究了线路绕避石膏矿采空区后提前下穿至高速公路北侧,出隧道后利用G42北部走廊经过高新区引入荆门西站,线路全长11.971km。
2.1.2方案比选
①从采空区对线位影响方面分析。三个方案均位于采空区影响范围之外,方案可行。
②从工程规模和实施难度方面分析。方案Ⅱ、方案Ⅲ采用隧道形式下穿高速公路均采用矿山法施工,部分浅埋段明挖,下穿高速公路协调工作、工程实施难度相对较大。方案Ⅲ所经高速公路北侧通道,分布有一趟双回流110kV高压线、西气东输忠武支线、荆荆成品油管线,合计需迁改12km管线,审批周期较长,实施难度大。
③从对城市建成区、规划区影响方面分析。方案一正穿金泉新材料和静脉产业园荆门市高新区两个重大企业,拆迁工程量巨大,对城市规划干扰最为严重。
④从线路长度、工程投资方面分析。方案三线路长度相当,方案二工程投资最为节省。技术经济比较见表1。

2.1.3推荐意见
综合考虑工程投资、工程实施难度、城市已建成区及规划区等因素,方案二对城市干扰相对较小,可实施性好,工程投资最为节省。因此,城南引入通道方案推荐采用方案二:南侧并行G42、城区下穿方案。
2.2 城北引入方案通道研究
沪渝蓉高铁从荆门城北引入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沪渝蓉高铁顺直性要求;减少对荆门主城区建成区的影响,避免大规模集中拆迁;荆门石化主厂区及防护范围;荆门城东南石膏矿采空区及城西北煤矿采空区;水源保护区、漳河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点等。
根据沿线工程条件,首先研究了利用原武天荆城际预留通道的沿北三环方案;为进一步缩短线路长度,补充研究了沿长荆铁路方案、沿泉口大道方案、穿荆门石化方案(图3)。
2.2.1方案说明
沿北三环方案:线位北侧绕避寨子坡水库水源保护区后沿荆门北三环西行,后引入荆门西站,线路长65.0km。
穿荆门石化方案:线路长58.3km,最为顺直,且绕避了采空区及城市建成区,但穿荆门石化厂区范围及其防护范围,拆迁厂房18栋14140平方米,压覆罐体装置28个,实施难度极大,该方案予以舍弃。
沿泉口大道方案:线位南侧绕避寨子坡水库水源保护区后沿泉口大道西行,为绕避重大拆迁区域折向西北后引入荆门西站,线路长63.9km。
沿长荆铁路方案:线位北侧绕避寨子坡水库水源保护区后沿长荆铁路西行,后引入荆门西站,线路长64.6km。

图 3 荆门城北引入方案示意图
2.2.2方案比选及推荐意见

2.2.3推荐意见
线路方案差异主要体现在线路长度、拆迁量、工程投资、实施难度及对城市规划影响方面。
经综合分析,沿长荆铁路方案和沿泉口路方案较沿北三环方案线路长度仅分别少0.4km、1.1km,但工程投资分别增加5.28亿元、5.66亿元,均穿越了城市建成区及规划地块,对城市总体规划影响较大,现状房屋拆迁量较大,并需要拆迁多个在建场馆市政工程及小区,社会影响大,方案可实施性差,地方强烈反对。
因此,荆门城北引入方案推荐采用沿北三环方案。
2.3 城南、城北方案综合比选
荆门城南、城北引入方案的比选,应从平面技术标准、方便旅客乘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线路长度及工程投资等方面综合考虑,同时需结合路网布局上,纳入呼南通道和荆荆铁路一并研究(图4、表3)。

图 4 城北、城南引入方案示意图

2.3.1从线路平面条件分析
荆门城北引入方案虽然线路较长,工程投资较高,但是结合呼南通道和襄荆荆铁路分析,荆门城南引入方案呼南通道为避免对城市已建成区的影响采用R-2500m半径(3.7km)引入荆门西站,平面限速200km/h,荆荆铁路采用R-3000m半径(4.0km)引入车站,平面限速250km/h;荆门城北引入方案,沪渝蓉高铁与呼南通道均可不限速引入荆门西站,因此,荆门城北引入方案较优。
2.3.2从方便旅客出行方面分析
荆门城北引入方案靠近城市规划建设区,旅客乘车方便,且后期车站配套工程较小,因此,荆门城北引入方案较优。
2.3.3从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方面分析
荆门城南引入方案站址距离规划建设区较远,对荆门市高新区破坏严重,后期城区开发有所影响。荆门城北引入方案基本沿城市外围已预留的通道,对城市规划破坏小,站址紧靠漳河水库,毗邻城市建成区,有利于城市整体发展,可有效促进站址周边土地开发。因此,城北引入方案较优。
3 结论
采用城北引入方案,沪渝蓉高铁虽然有所绕行,但呼南通道相对顺直,沪渝蓉高铁与呼南通道均可不限速引入荆门西站,在车站靠近主城区、促进土地综合开发、方便旅客出行、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原武天荆城际预留通道、减少对城市建成区影响等方面均具备优势。因此,推荐采用荆门城北引入方案。
本文转自《铁道勘测与设计》——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引入荆门地区通道方案研究,作者李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