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更关乎到国家社会稳定的长远利益,《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用)》中就明确提出“幼稚园应该将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增进孩子的身心健康置于教育的第一位”。这句话说明了儿童人身安全和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也确定了幼儿园应当以确保儿童人身安全为基本。但是,由于在幼儿园课程中教学活动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再加上孩子小,不受约束,我行我素成为了惯例,给幼儿园管理增加了一定的困难,使儿童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一定的隐患,特别是在进行户外活动过程时,导致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怎样确保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就成为了一项摆在学前教育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为了搞好户外活动安全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心存安全意识,时刻警惕安全隐患。 首先教师要心存安全意识。在每次的活动之前,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告诫他们在活动时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然后,要经常检查,看孩子有没有携带危险物品,当面教育孩子,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树立安全意识。对活动器材设施进行检查诊断,看看是否存在危险因素。 二、教师要树立安全意识,活动过程慎之又慎。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带领幼儿在教师的设计下进行活动,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关注每一位幼儿,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活动前,教师要告诉幼儿游戏规则,方法和操作步骤,教师还要注意幼儿的衣着,检查他们是否携带危险物品。活动时,教师在指导幼儿的同时,还要注意负荷量的大小,要适时调整,因人而异。教师要不断巡回走动,随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动作,聆听幼儿的想法,和他们对话交流、评价,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三、教师要合理设置活动,做到万无一失。 教师在设置游戏载体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从器材的安全性能,活动的难易程度,幼儿的掌握状况等。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示范引导,不能以说教为主,尽可能的去身临其境,做给幼儿看。当幼儿开始活动时,教师要手把手的交给他们,同时对他们的动作是否到位,现场评价,强调注意事项。 在户外区域教学活动中,为了保证户外区域教学活动中孩子的安全,老师要运用合理的巡视方法。首先,老师观看时的站位应该恰当,保证都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然后,在引导孩子们开展活动练习时,老师的站位也应该迅速转移。在观察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合理地运用器械,并遵循游戏规则,在孩子们发现了某些在老师看来或许具有风险的游戏进行时,老师要根据自身的观察力适时地作出针对性的引导,并引导他们注意安全事项,从而学会了自我防护能力,但不能单纯地出手阻止。 户外运动是一个宽广的天地,把握户外运动的特点,积极地开展室外体能活动,不仅能够给儿童带来愉悦的心境,能够提高儿童运动技巧,更有效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能给孩子心理发展创造舒适的环境,从而使孩子们身心健康地发展。在活动中我们要与孩子们一起长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