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刘仁八镇大董村,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矗立在村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几个村民正在纪念碑前瞻仰献花。 “这座纪念碑是‘七一’前刚刚揭牌的。”该村退休多年的老支书董相崇激动地说,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是教育后代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牢记党的光荣传统,一心向党,永远跟党走。 大董村是大冶“千年第一贤”万止斋的故里,也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有着悠久的红色文化底蕴。1926年春,大董万七门湾成立了大冶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29年6月,中共大冶中心县委在这里组织了著名的刘仁八农民武装起义。大董村记入大冶革命史册的革命烈士有26人,红军流散人员1人。其中,万云山、刘近臣等宣传革命的光辉事迹和慷慨赴死的英勇壮举,更是家喻户晓。目前,大董村有中共万七门党支部旧址、中共大冶县第五区委员会旧址、红八军司令部旧址、红军井旧址等5处现存革命遗址遗迹。 如今,大董村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和历史人文底蕴,新建大董村革命烈士纪念碑、红色文化广场等,给“共同缔造”注入“红色基因”,大力推进“共同缔造”工作。 近年来,大董村万明湾通过纵向健全“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组织——自然湾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横向发挥村党组织引领作用,形成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志愿组织等聚合环绕的组织矩阵,实现党组织覆盖到湾组、理事会。与此同时,村民通过房头会、座谈交流、村湾夜话、湾组会等多种形式群策群力,解决30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请农业专家给杂柑基地进行技术培训,共同参与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为全村发展规划出谋献策……万明湾也明确了“5+3”的发展目标,即5类建设:小三园建设,门口塘、港整修,拆除整治破旧房屋,整改强弱电线路,房前屋后整治硬化、绿化、亮化。3项产业:30亩蔬菜园、30亩杂柑园、30亩黄精种植基地。 截至目前,万明湾共拆除房屋8户、整治破旧房屋20余间,建成公厕1座,新建门口塘1处,“小三园”60余处,绿化村庄1500平方米,硬化户户通260余米,硬化排水沟300余米,护砌挡土墙1500立方米,安装路灯50余盏,安装护栏40余米。现有200亩杂柑基地,流转农户土地30亩创办中药材黄精基地。在建成的70余处小三园,共计面积30亩,栽种蔬菜,同步发展农村特色种植业,在小三园内套种优质杂柑、桃、李、梨、柿子、枇杷、蓝莓、无花果等果树,有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村民满意度大大提高。 “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大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万大造介绍,该村将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殷珂 黄炳坤 余书源)
|